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方面的实践应用 戴静茹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戴静茹
[导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推进,在教育领域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学校  戴静茹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推进,在教育领域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助力,推动教育形式和方法得到深刻的变革。所以,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开展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进来。借助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使得教育的开展获取到更多的助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实践应用
        前言:在21世纪的教育当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词汇,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得到落实。所以,为了使得核心素养在英语课程中得到渗透,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引入。以此获取到更多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深化。
        一、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词汇,为教师教学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导向[1]。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每一位科任教师的问题和课题。所谓的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而在英语学科当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包含语感、语言意识、知识、交际和技能等,是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是英语教育在实际的开展中最终的培养目标。2.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英语来判断表达和分析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和表达,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备发散性和灵活性。3.文化品格。文化品格就是学生可以借助英语对各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对不同的文化习俗可以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使得其的文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4.学习能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应该生成自学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自主和积极,能自觉对知识进行获取,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方面的实践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语言能力
        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可以将语言能力理解外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如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等[2]。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则可以使得学生语言锻炼和发展的形式更加丰富,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就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锻炼。例如,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所以,在单词教学中,在信息技术的导向下,教师就可以对PPT插入语音进行制作,在后续的课程单词学习中播放。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轻松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也能使得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外,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内容相当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尝试在听之后为电影角色配音。使得学生的语言锻炼形式更加丰富,深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生成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就是一种思考和分析能力,是一种思维的多元活动。假如缺少思维品质,学生就缺少创新,就很难真正的提高学习能力[3]。所以,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无形中得到生成。例如,在讲解《My family.》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将家中一张全家福拍成照片,并在微信中上传给教师。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后续中则可以为学生播放由照片制作的幻灯片,每播放到一个人,就可以使得学生运用简短的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父母的职业等,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由发挥。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在这其中积极运转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育文化品格
       互联网中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是教师在课程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宝库。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引入,让课程资源变得丰富,使得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例如,在讲解《What’s your favorite food?》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外国人有关于美食的宣传片。在观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表达中国人和外国人在饮食上的差异,中国人更加喜爱传统食物,外国人更加喜爱速食等。使得学生的文化品格和品质在无形中得到生成。
        (四)利用信息技术,养成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每位教师在课程中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重视理念、方法、模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得到生成。例如,在讲解《My new room.》一课之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位置和家具,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制作微课,将微视频上传在微信中,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取和运用。在后续中则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讨,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结论:总之,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中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跟随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的现代化和网络化建设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就应该加大信息技术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得到达成,促使学生获取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琛.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57.
[2]赵小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5.
[3]李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7):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