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化路径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赵娟
[导读] 在国内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高中物理教育有必要分阶段进行,做好细节方面的考虑和教学方面的改革。

四川省资阳中学 赵娟 641300

摘要:在国内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高中物理教育有必要分阶段进行,做好细节方面的考虑和教学方面的改革。高中物理是非常基础的学科,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课程。高中物理虽然属于生活化学科,但内容却十分抽象和复杂。知识的衔接性与延伸性要求对学生来说是重大的挑战。为了降低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以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出发,分析教学优化思路,旨在提高教育效益。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优化方法
        前言:在生活中,物理是十分常见的知识。正因如此,物理学才会有很强工具性和学理性,是理工科基础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好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从容使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需要体现出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以致用的态度。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契机,保障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出应有的特色。本文将深入讨论该问题,提出应对办法,旨在提高教育有效性。
        一、整合知识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数百年的演变和进化下,如今的物理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门富有魅力且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学除了仰赖前人实践以外,还依附于对历史知识的整合。靠着文字技术,才能够流传古代物理文献知识。如果缺少了数学的支持,则无法保障物理学严谨性,难以用动态平衡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物理教育作用,一定要做好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分析,研究物理学科的整合点,绝不能孤立物理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科知识整合与分析[1]。在物理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明确问题,了解问题基础和要求.假设学生不具备阅读能力,就无法理解前人遗留历史文献资料。物理知识的研究就会因为缺少参考对象失去方向,显然是不利于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数学思维和阅读能力培养,这里题型训练是非常好的形式。比如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某物体在光滑平面会受到恒力影响,仅仅0.4秒,该物体的运动速度就会从0米每秒变成0.4米每秒。当遇到另外一个恒力以后,此时物体的速度又会从0.2米每秒变成0.6米每秒。请问这两个力大小如何比较。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此时学生需要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区分和缕清题目的具体条件,随后使用物理模型把握与梳理题目关联性[2].最后用数学的方式计算,求出问题答案。可以看出的是,学习高中物理知识不应该孤立物理学科内容,而是要保持学科知识完美统一与融合。
       二、创设良好师生氛围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部分。教师需要予以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完成物理探索和学习,掌握充足的物理知识以后,学生就能够一步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开始自主学习。教师有必要做好学科知识竞赛的准备,多运用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形成物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当前的新课改物理教育背景,我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是只能做题的应试教育牺牲者,而是需要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过去的单方向灌输形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代实际。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好互动,让学生自行提出疑问,与学生展开互动探索[32]。以上教学形式可以改变过去的沉闷、枯燥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表现出积极地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物理实验比赛和知识抢答活动。这类有趣的项目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激情。此时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课后认真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
        过去物理教学的时候,教育工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与理解非常多的理论知识。教师课堂上只考虑如何将理论知识一股脑的交给学生,并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的结果,一般是教师口头叙述,学生没有机会实践操作,甚至是观察。所以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才会陷入无法理解、记忆困难的情况。学生表示不明白物理知识的特点和意义。当前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有积极转变教学形式,为的是提高学生课堂活力、实验能力。让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教学中需要有意识的增加实验比例、实验内容,让学生可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物理知识讲解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一定要将实验设备带到课堂,教师操作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和讨论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操作环节,验证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这样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设计。有了足够多的实验参与机会,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以后,学生才可以收获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效果。如学习《摩擦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带到课堂以后,分发材料,自己先演示,然后让学生思考发生的物理现象,随后让学生结合概念自行设计实验,亲自操作实验,形成自己的物理理解。
       四、重视反思内化知识
        过去物理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显然并不重视知识反思。面对新课标标准,当前高中物理教育十分看重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体现对过往教学经验的理解和反思。教师需要依靠反思过程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解,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学生有了反思意识以后,才能够内化知识.如结束课堂教学以后,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内容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举措改进教学思路。此外教师需要做好学生课堂表现思考,调整教学方法,包括作业内容。如过去学生的作业基本都是书面作业,很难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用设备录制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
       结语:面对新时期的教育环境、教育背景,教师一定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做好教育方式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中,迎合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用活跃且趣味的内容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韦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8.
[2]张建中,费腾.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才智,2020(06):42.
[3]郑晓慧.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