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左明辉
[导读] 随着自然界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物已成为初中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江西省德安县隆平学校   左明辉  330400

摘要 :随着自然界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物已成为初中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中,教师基于生物的核心素养,怎样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改变在传统课堂中的角色,在核心素养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改变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微课作为其中典型的代表,对于现代教育有着变革性的作用,本文将浅谈在微课的作用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初中生物的成绩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微课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引言: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而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之后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达到认识事物的经验,高效课堂旨在通过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导致在高效课堂构建中存在较大阻力。微课是以新媒体平台和微视频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微视频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工具。这一过程是实现改变课堂教学形态的重要因素,通过微视频,将传统教学中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放在了课堂外,而课上则将活动和讨论作为核心。这既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又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我国当前的学生仍然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还是很看重成绩结果,教学方法也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形势下,老师是授课的主体,主动输出知识,学生作为被动方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自主去探讨问题、总结知识经验,没有给到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的话会导致课堂的氛围很死板,缺乏趣味。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表达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课间还容易走神,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1.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优秀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而言,能刺激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传统课堂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总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总结出来的经验结论,很多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明白其中重要的理论,这也根本达不到对学生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另外,在这样的无聊的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说,还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少了兴趣的驱动,学生也会少了很多的学习动力,于是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效率不高。
        2.如何借助微课提高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
        2.1用好课前微课,提前完成预习
        课前微课是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良好工具,同时也是将课程知识呈现给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学第一步的内容。


在预习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应当紧抓课程知识的关键内容,以精简而高效为目标,以有趣和娱乐为载体,从而让学生快速把握课程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2.2借助课上微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学好生物,认识自然,对生物各个方面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观察还可以初步判断动植物的类别。初中生物课本上能展示的图片是有限的,但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里的资源是无穷的,在课程中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内容,比如通过观察可以分清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差别,蕨类植物是不开花的,而种子植物是需要开花结果的。通过对视频里生物的观察,可以发现某些生物的鲜明特征,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生物间的不同习性,从而直观明了地学习到生物知识,对生物的了解也有所认识。
        通过灵活的微课,对某些生物属于什么物种也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比如学习昆虫知识,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身边不常观察到的相关动物的视频,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昆虫标本,从而得到昆虫的鲜明特征:有两对翅膀,6条腿,这时教师就可以问:蜘蛛属于昆虫吗?蜘蛛这种动物,学生也很常见,在没有进行细致观察之前,很多学生往往认为蜘蛛是属于昆虫的,但是通过观察会发现,虽然蜘蛛和昆虫相似,但是蜘蛛没有翅膀,且蜘蛛有8条腿,不属于昆虫,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3善用课后微课,巩固习题拓展
        课后微课是完善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有三项任务。第一,要巩固课堂知识,微课教学的优点在于快速集中地学习课程,但同样可能会造成学生印象不足,通过课后巩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要通过微课发布作业,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过程,同样拥有双向的作用 ;第三,要进行知识扩展,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由此,在上述课程的课后微课中,笔者首先将本课的重点知识建立了系统化的框架,利于学生形成建构记忆 ;其次,将学生们出现的失误、提出的质疑,以及探讨的过程和结论进行了总结,让学生重温课堂过程 ;再次,笔者还加入了一些当前生物学家对于生态系统的认知,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日常行为,用以扩展学生视野;最后,为学生们准备了不同层次难度的习题,检测不同阶段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2.4微课改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台上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用笔画下来,课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生物机械式的学习对于思维逻辑性在飞速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起到抑制作用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微课提出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预习,在受到问题指引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去讲台讲解自己的观点,不发言的学生也可以带着问题开始课程的学习。这样的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那么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会更牢固。
        结语:综上所述,微课是极好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而言,其应用效果极佳,通过预习、课上等环节的微课展示,再配以活动和教师指引,学生的学习趣味与效率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微课值得教师们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旷湘平,李冰,杨焱.深度教学是促进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要途径[J].教育进展,2019,9(2):113-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