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应云志
[导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江苏省淮安小学教育集团淮安市南马厂小学     应云志     223200

【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设计理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老师应该加强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问、探索的品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回忆录。
        文章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结合单元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写人文章的方法,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文章内容等。但在学生的心中,对李大钊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因此,本节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深入理解,抓细节描写以及创设情境的读写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文章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以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PPT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听着这优美的歌曲,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我们首先要缅怀的是李大钊同志
       2、介绍李大钊。
        学生简单汇报收集的李大钊的资料。师补充、小结。
        师: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情为导线,通过欣赏歌曲和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营造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
        3、揭示课题,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之际创作的,父亲已经离开她16年了,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步感知全文。
       (1)通过预习我们不难发现,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思考:课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作者忘不了的到底是父亲的哪些事?
       (2)学生自习,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默读课文,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在读课文,谈事件、找时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品析段落,感悟伟人形象
        对于作者,李大钊是个父亲;对人民来说,李大钊是个革命者。在他的身上有着无数革命者都具备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感受李大钊的伟大形象。
        1.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
        2.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局势严重的词语及相关短句,感悟伟人形象。
        3.交流反馈
       (1)找出这段话中体现局势严重程度的词?(越来越)
         其实课文前面也有相关的语句告诉我们局势越来越严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指导读好这话。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是伟人与妻子的一段对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也是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
        (2)这是被捕前(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李大钊,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革命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课文。
        抓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感悟人物形象。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李大钊为什么不慌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看到这样的李大钊,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部分,读出李大钊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进一步明晰作者所塑造的革命者形象。)
        四、小练笔,升华主题。
        1、看完课文,同学们对于李大钊有了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写一写。
        2、课后,请大家继续查阅关于李大钊烈士的资料,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对革命高度负责
                被捕时:不慌不忙  临危不惧
                被捕后: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教学反思]
        针对于本节课的字词学习,因为认读字词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力所能及的事了,所以在课前指导孩子进行了预习。对于句子的理解,我一方面最大程度上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当然这个理解要准确,当孩子的表达不准确时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同时注重对感受句段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毕竟授之以鱼不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抓关键字词,关注特殊句式,联系上下文,联系语境,联系材料去理解。同时注重文本的现实意义,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不需要我们再去进行革命斗争,但这个时代一样需要爱国精神。最后我们将李大钊的形象归结到了一个了爱国者,对孩子们来说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