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走班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力提升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林伟鸿
[导读] 新高考模式选科走班背景下我们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创造力定义为学习力。

晋江市紫峰中学  林伟鸿

摘要:新高考模式选科走班背景下我们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创造力定义为学习力。选科走班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提出挑战,良好的学习力又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保障,因此新高考选科走班背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成为了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习力   新高考 选科走班
       2021年开始,福建省将不再分文科理科,而是试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3门仍作为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作为选考科目,考生可任意选择其中1门;“2”是指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2门作为选考科目。
        新高考模式选科走班背景下我们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创造力定义为学习力。“走班教学”,是基于学生选课需求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是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选考科目,学校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选科组合而产生的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在“走班教学”下,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意识有所加强。在新高考走班教学的特定背景,其中学习动机代表学习力的强度,学习兴趣决定学习力的方向,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力的重要手段,学习习惯是学习力的重要保障,学习创造力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或简单相加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学生学习力水平培养与提高,所以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培养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思考能力。
        现在以晋江市紫峰中学2018级高一学生选课走班开展情况为例阐述一下走班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力提升途径。学校在高一年就从兴趣爱好、学业成绩、自身潜能、职业理想、社会需求等方面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高二年选科走班做准备。在选科过程中,学校以学业成绩为主导,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参考学校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选科走班。学校高二年现有学生397人,选报物理260人,占比65.5%。选报历史137人,占比34.5%。基本符合学校预期。从学生的选科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给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并综合考虑学校师资情况进行理性选科。
        学校现行的走班模式采用行政班+教学班的“小走班”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通过组建新的教学班走班完成教学。优点是可以全部满足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由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行政班不变,教师从高二开始任教至毕业的学生不变,有利于学校对这三门学科教师进行评价,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走班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有了充足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走班制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其本身具有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人人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吸引力。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课程教学所不容忽视的。


在走班制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班组建和管理模式,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有所裨益。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自己设定学业发展定向的自由,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研究兴趣设计自己的选修课程和学习层级。这种选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因此在选科走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兴趣+能力,是教学班编制的主要依据: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在传统行政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走班教学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比如说学习兴趣相一致的同学归为一起,或者学习能力水平层次相等的同学归为一类。这样既尊重并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又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学生学习力有针对性培养的目的。
        二、动机+兴趣+方法+习惯+创造力,是学生学习力的核心要素:在研究了往年的多种学习力的概述,比如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Guy Claxton教授(2002)首先提出了学习力四个要素;英国 ELLI项目以Guy Claxton教授的开拓性研究为基础,提出学习力的七个要素等。从新高考走班教学这一视角,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将学习力界定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创造力。培养学习动机可促成学生愿学、培养学习兴趣可促成乐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可促成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学、学习创造力目的在于善学。
        三、团队“多变”、管理“松散”、评价“相对”,是走班教学下学习力培养的新阻力:新高考走班教学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目前,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共存,发挥走班教学的模式将学习兴趣相同的学生归于同一集体,能够形成合力,有利于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走班教学能又让学生面对更多的学习团队,通过团队融合,感受不同学生之间的特长,提升学生学习创造力。但同时,走班教学也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学习团队由“固定”到“多变”,学习过程管理由“集中”到 “松散”,学习效果评价的由“绝对”到“相对”,这对学生学习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的提升是有阻力的,对学校教学管理者、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峰.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好习惯好人生[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1-20
2.冯海英.对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鹿星南. 走班制: 问题、困难与改进[J]. 教育导刊,2015( 11) : 31 - 34.
4.李希贵. 浅谈选课走班模式下的学校价值导向[J]. 北京教育( 普教版) ,2018( 7) : 9 - 10.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新高考走班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力提升途径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7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