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浸入孩子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吴洁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越来越高,那教育也是不例外的。我们要摒弃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

甘肃省华亭市策底镇中心小学   吴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越来越高,那教育也是不例外的。我们要摒弃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情绪低沉,消化的知识少。试问这样低效率的课堂还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吗?在旧模式的教育中。大多数农村学生受学校、家庭、教师的影响,在课堂中不爱发言、不会发言、或者不敢发言。老师说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这样机械化的教育,将学生长期培养成了一个个知识面狭窄,性格内向、行动懒惰,最主要的是不善于在做人、做事方面动脑筋,且动手操作能力相当差。以至于学生除了会写字、会背课文儿、会考试,了解了一点课外知识。其他的一概不懂,不会。 林华明专家曾说,“面向过去的教育,不仅使中国教育的缺陷,也是世界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果教师能够努力实践邓小平同志倡导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把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生将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此,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想要教育与发展同步,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学习走新课改的道路。
每当听一次像窦桂梅老师等优秀教师的课时, 我的内心总是无比的激动。她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每一言,都仿佛浸入了我的内心深处.我时刻在想:她的课堂为什么那么成功?原来有这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一、阳光乐观,激情澎湃的教师形象
        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她的课堂中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说话的语调,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无暇胡思乱想。例如,在《清平乐.村居》教学中,窦老师用那高昂而又温和的语调读出了这首诗所表达的轻松与愉快,孩子们仿佛被一首优美而又动听的歌曲陶醉其中。教室顿时显得那么安静。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展现自己。
        接着读老师又请个别学生来试着朗读一句和整首词,教室瞬间沸腾一片,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的学生学着老师的语调,读的是那么清脆,那么深情。读完之后,学生还不过瘾。  又在小组内纷纷朗读.大家在反复朗读中,对词进行分析。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次的回答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窦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只是一个会诱导演员自信展示自己的观众,而不是导演。


她不断的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简洁而又精炼的评价。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中。思考、提问、回答,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潜力,主体的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在这一堂课中,老师与学生合作紧密,效果可观。
       三、独特的评价,诱导学生越来越自信。
       林华明专家说:“教师的教育艺术在于把学生骗成自信的人。 快乐的人。成功的人。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大的骗子。同时也是最伟大的骗子。”窦桂梅老师,她做到了。在课堂中,她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她也会及时激励学生。“你说的真到位,老师再给你补充一点会更加完美。”对回答问题非常棒的学生说。“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有想法的学习者。”如此温馨而又聪明的评价,使学生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想表现自己。只要有想法,就会发表见解。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
       新课改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最有爱的教育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老师的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 他是鼓起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向上发展的风帆。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爱尖子生容易,爱后进生更难。而那些后进的学生就像弱苗,他们更需要关爱、理解、宽容。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抚慰.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尤其提问有层次。对于后进生,她会提较简单的问题。一次次激发后进生的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适当的表扬,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一年的学习,听课,我受益良多:从一个知识薄弱。教学经验匮乏的青年教师,得到了成长。认识到了在新课改下自己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责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需要学习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身上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最好的自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在生活当中,关爱每一位学生。与他们经常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够引导孩子轻松快乐的生活,学习。新课改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徜徉,飞得更高。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