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课程改革的课程游戏化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吕琴
[导读] 学前教育承担着针对3-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工作,学前教育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儿童为主,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前教育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幼儿园     吕琴

摘要:学前教育承担着针对3-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工作,学前教育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儿童为主,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前教育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通过分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全面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同时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游戏化;自主探索
        正文:课程是实现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儿童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依赖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科科学合理的实施,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如今受传统学前教育课程观念的影响,导致儿童对学前教育学科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对教材表面知识的理解,例如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在学校看看书玩玩游戏等,不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很难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导致儿童长大毕业后对工作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而影响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所以为了满足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需要迫切的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发挥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游戏化
       1.含义
        课程游戏化,顾名思义,就是以课程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有较强创意的“游戏+课程”的教学形式.在课程游戏化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情境,比如成人社会的情境或者童话故事的情境,并且设计好相应的情节和台词,来让幼儿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课程游戏化。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创造角色、编排行为、台词等,达到对课程内容学习、吸收和训练的目的。关于课程游戏化,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一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行为、语言,来想象虚拟世界中的情境和情节,同时通过模仿加想象,来将自己对课程的认知融入到游戏中。在这之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认知,也提高自主想象、自主发挥的能力。
       2.现状
        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
        3.意义
        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众所周知,贪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我们的幼儿园教学又往往是让幼儿在一种被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来进行学习,这和幼儿天性之间产生了一定冲突。


如何既能实现课程知识的传递,又能够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课程游戏化无疑提供了折中的途径,通过将原本平淡无奇的课程进行游戏化转化,将能够满足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的需要,从而调动幼儿参与课程兴趣。
二是能够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发展。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幼儿心智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对幼儿进行怎样的教育、训练,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果能够将课程进行游戏化转换,让课程真正“动”起来,则动起来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有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幻想能力、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群体相处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同时在幼儿参加游戏化课程过程中幼儿因为表现良好,受到老师的表扬,自信心也能够有所提升。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将能够更加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二、研究和分析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学前教育课程,解决学前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使课程真正适合儿童的全面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条件,从而有效的促进儿童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性,更好的提升当地儿童的教育质量。因此,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改革,更不是为了实现特色学前教育课程而改革,学前教育课程真正的改革方向是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一定要把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质,学前教育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通过多种感官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学前教育课程不单单是书本上静态的知识,而是具有动态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多样化活动。因此,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可以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宜儿童的多样化活动。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一定要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学前教育课程理念,梳理课程目标,织和利用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创设课程环境,配合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当地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而课程游戏化作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游戏性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是: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三.小结
  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仪晓芹.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数学教学,2017.
[2]郝新波.民族院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究——基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思考[J].信息化教学,2017.
[3]温慧敏.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