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程修华
[导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清水小学 程修华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及时的将学生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生发出的创新火花, 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恰当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乐于探究。
关键词:数学;情境;创新;兴趣
        因而,在课前几分钟就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回忆旧知,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建立问题的初始态与终态,呈现问题空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如可以通过旧知,日常现象巧设情景激问,等等 激励学生思考,时刻让学生处于有问题性心理状态,有一种疑惑、好奇感。还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
        一.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我个人认为创设情境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创设情境可设置一定的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就够着”。
      ②创设情境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      ③创设情境要简明扼要,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清楚,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      ④创设情境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      ⑤创设情境不要太多,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二.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
        问题情境不是教师为了赶时髦的课堂点缀。就一堂数学课中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情境而言,设置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脱离教学目标,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与否,盲目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不但无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我们在讲:“平行线”时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生:光线很暗。
       生:停电了,电棒不亮了,我们看不到黑板了。
       师:是呀,停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方便。那么,你们知道电是怎么送到一家一户的吗?
       生:通过电线输送的。
       师:你们看到过电线吗?
        生:见过,看外面的电线(有学生指着窗外铁塔上的电线)。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两根电线这样的两条直线的关系——“平行线”。
       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紧扣课堂教学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任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应该围绕“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一根本目的来进行。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要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就必须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不管是多花哨的问题情境,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多余的。
        如我们在讲:“倒数”时创设情境。



         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倒过来。例如人可以手倒立,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一张人的笑脸图倒过来就变成了哭相(图片示意)。你也能举例吗?
       生1:凳子可以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生2:布娃娃倒过来头向下。
       师(很高兴):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板书:倒数)。猜一猜,倒数是什么?
        生3: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例如1的倒数还是1,8的倒数还是8,9倒过来变成6,所以9的倒数是6……
        学生哄然大笑,教师愕然……
      3、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契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学习新内容的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事实上,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也必定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而创设的。
      如我们在讲:“多姿多彩的图形” 时创设情境。
      师:让同学们观察幻灯片----万里长城、天坛、苏州园林、美国白宫、希腊金字塔……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太漂亮了!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图案。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板书:多姿多彩的图形) 
        4、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数学情境是形成数学问题的土壤,是引发探究活动和数学思考的源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充分考虑它对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作用。
      如我们在讲:“有理数减法” 时创设情境。    
        师:树上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谁能告诉老师,还有几只?
      生:17-8=9只,还有9只。
      师:谁还有不
        5、情境创设,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兴趣倾向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些情境的内容,表面上看富有趣味性,但现实教学中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反映很平淡。究其原因:这样的叫法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显得不合适,在学生的眼中也显得很幼稚。展开阶段则又回归到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有些导入和展开的情境创设显得自然和流畅,所提供的材料也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寻找规律,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思考中情感上得到了真实的体验。可见情境的形式和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有所变化,低年级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由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然后反作用于后续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真实的、有挑战性的情境,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情境。从而为他们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更融洽,生成才能更自然。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2、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代教育》2015年2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