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8期   作者:刘之聃
[导读] 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刘之聃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416000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全都要归功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的优化和进步,作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BIM技术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BIM技术不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笔者会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满足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键,其采用以往的设计方式无法将优势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对以往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用BIM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找出BIM技术的运用优势,即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践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以及节约工程造价成本。这样一来,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BIM技术人员就能对预制件库存与现场管理、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设计以及建筑项目维护环节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控制,进而提升装配式建筑建设使用的可靠性。
        1BIM技术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利用基于具体建筑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了工程设计目标和相应的施工管理功能。BIM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分析管理模式,技术原理也比较特殊。了解如何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信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此期间,数据模型作为一个基本元素,实现全面的发展是关键。在分析模拟建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整个运营阶段的数字信息仿真也非常关键。
        2BIM技术特性解析
        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信息模型,在计算机程序参数的设定下,依托于信息模型可精准地映射出建筑施工布局、装配类等信息。BIM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的应用系统,多层面的技术解析可有效提高模型应用效果。在可视化方面,建筑信息模型可将传统二维化的图像信息进行三维化转变,令工作人员可对各项建筑细节进行解读,为后续工作规划的提供信息服务。在协调性方面,BIM技术的软件系统属于开源式的工作程序,依托于各个建筑部门的信息实时记录以更新,可精准地查证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工程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在模拟化方面,强大的信息映射功能,可将现场施工环境同比例投放到交互界面中,依托于信息的同步实时化更新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装配建筑信息,且工作人员可在系统上进行参数的更改,对某一项建筑行为所产生的预期效果进行核定,令工作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专业性。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中运用,可令项目部门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了解,通过图纸文件的三维化查看,可有效增强技术施工的可行性。在三维化图像体系的应用下,3D模型效果更加精准地展现出项目工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如资金体系、管理体系、设计体系等,均可由BIM信息模型进行校对,以提高建筑质量。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BIM技术的图纸设计和三维建模
        BIM技术是一项创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三维立体化建模和预制部件的图纸设计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在利用BIM三维虚拟仿真系统设计装配式建筑物结构模型时,设计人员需要亲自到建筑物的实建地进行细致的考察,包括对地质的勘测、建筑测绘、集群布局等,这样才可以得到准确而可靠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要运用BIM技术建立起数据库,将装配式建筑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众多数据和信息上传到该数据库,帮助设计人员设计出精准性较高的装配式建筑的结构部件尺寸数据和造型设计。

另外,BIM技术的运用,能够加强对数据之间的管理,如果发现错误的数据和遗漏的数据等,就会及时做出预警反应,给设计人员以提醒,及时进行数据调整。
        3.2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就是说,位于不同工作流程的工作人员都要重视BIM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展开协同设计作业,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在后期的装配施工中构件位置精准,避免同管线及电气设备等发生冲突。当完成设计之后,还要组织碰撞实验活动,科学检测建筑模型的具体性能,便于后期对模型的优化与调整,进而有效避免在后期施工中发生各类故障,造成项目的工期延误。
        3.3优化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设计
        (1)预制构件的优化与整合,其不仅利于构件生产流程,还能为整个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建设提供助力。为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的精准度,应利用BIM技术通过构建信息库、记录建筑物所需构件信息、调取信息以及制定生产计划,来使构建成的信息模型服务于施工单位生产进度信息的传输。(2)为提高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系统缩短建模与试制时间。此外,还要通过BIM技术与信息共享,节省生产商计量具体数据工作,即可直接获取配件生产信息。此过程中,生产商还能将生产构件与参数目标进行对接,以达到快速化生产的预期。(3)设计运用实践分析,以结构设计与设备工程建设阶段的BIM技术运用过程为例,应在同一时间建立三维模型,以为各专业设计环节提供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此后,BIM技术人员就可对设计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审查与正确性分析。如此,不仅缩短了预制构件生产所需时间,还加快了生产制作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
        3.4现场建筑施工阶段
        BIM技术在装配施工阶段所产生应用价值,具体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建筑构件在生产、入场、应用等环节需经过繁杂的工序,此过程将消耗大量的建设类资源,且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差异因素较多,降低建筑效率。通过应用BIM技术,在预制构件中添设RFID数字化芯片,依托于软件系统可精准地查验出相关构件在建筑体系中的应用形式,且可对构件生产、运输、应用等进行一体化查验,显著地提高预制构件的管理质量。第二,提高管理效率。装配式建筑体系中,各项施工构件的契合形式较为复杂,在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下,更是直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冗余性。在BIM信息模型的应用下,可利用信息模型的模拟化功能,将预制构件的吊装情况、施工工序等进行模拟施工,在信息参数的核定下,可精准地查验出预装类信息存在的误差以及各类施工问题,然后通过制定相应的举措,优化各项施工工序,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手段耗用施工时间,以此来加快施工进度。
        结语
        总的来说,BIM技术有很多优点,能简单、精确地表达设计目的,逐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它还将继续减少设计过程产生的误差,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各环节的有序设计打下了基础,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体现了行业的优势,促进了我国建筑产业化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智康.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82.
        [2]王云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64.
        [3]黄亚江,董颖,张子晨,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深化设计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S4):892-897.
        [4]谢娜.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运维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9(12):92-93.
        [3]王淑嬙,周启慧,田东方.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157(6):4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