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盛蕾
山东源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能转化为多种形态的社会资源,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使用问题能够影响到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结合城镇土地分配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果。并从近年来的使用情况出发,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使用解决方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东西部、南北方、城乡之间的差距需要不断缩小,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为了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多数城镇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及农产品特色,推出了新型发展模式。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低投资、低污染、高回报的城镇发展目标。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会制约到整体的发展速度及规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问题进行分析,能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实现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1.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
我国的土地资源总体上是丰富的,但地区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土地开发难度大,难以进行集约化使用。而土地集约利用是将通过勘察、检测等环节之后,明确可使用土地数量及面积,并制定一系列的使用规则与程序,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升级。同时,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与道路,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并集中性使用。从专业的角度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价值,优化管理过程,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2.现阶段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过低的原因
2.1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
在城市新建扩大之前,需要对市区中心周边环境进行勘察和测量,从人口、土地质量以及与旧城区之间的联系上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合理的规划。城镇化进度近年来才被提出,因此城市规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受时代的影响,城市发展布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城镇化的土地使用情况,导致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另外,城市扩大规模的同时,需要使用大量土地,而城市扩大的过程中,土地使用情况不均一,一般为大面积集约化使用。而城市规划不合理的情况下,对新城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思路,因此整体上难以将土地集中规划使用,导致整体的土地使用率过低。
2.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不强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平均,城乡知识普及程度不对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多数为农民,而农民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不强。多数情况下,城镇化都是依赖于政府组织,农民对土地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普通的耕种劳作上,缺乏了长远的使用意识。另外,我国一直处在粗放型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大和开拓都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进行,群众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概念不清楚,没有形成完善的使用理念。此外虽然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但对资源节约和利用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普及,民众对土地资源的认识相对较浅。
2.3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土地资源属于国家资源,即使是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只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并没有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的管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完全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尽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约束,但仍然避免不了部分人私自使用土地。此外,我国西部的城乡差距大,城镇化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土地资源受到地形的限制,难以实现集约化管理和使用。
国土管理部门对这类土地问题难以实现管理,区域跨度太大容易导致机制存在漏洞。
3.提高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率的具体措施
3.1构建正确的集约意识
为了提高初中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率,首先要培养民众的土地节约集约意识,将节约资源、扩大经济收益的理念传递到群众中。通过提高基层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发挥基层干部带动作用,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相关知识普及到广大农民群体中,帮助农民增强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土地供应体系。其次,提出整体观念,从集约化所带来的专业性维护、系统性管理出发,整合土地资源,对外大力宣传从而实现城镇化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另外,土地管理部门要完善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土地资源全面管控,严格控制土地使用,合理规划城镇土地的未来发展道路。
3.2优化土地资源空间结构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城镇土地总数摸查工作,并根据城市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划,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实行土地区域编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规划,并制定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杜绝出卖国土资源的现象出现。同时,管理部门整合城镇土地总量,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私自圈占、使用土地的负责人进行问责,收缴不符合规定的用地,增加城镇土地资源。另外,全面落实“三规合一”的工作理念,将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有机集合,平衡好区域内部的偏差,及时解决区域之间的土地资源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对历史局限所带来的城市规划问题逐一进行优化,妥善解决实践工作中的负面问题。
3.3提升城市的用地强度
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从群落的基础上实现的,再不断以市区为中心进行辐射,从而实现城市范围的扩大。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忽略了城市区域经济与整体综合研发的重要性,缺乏了先进的土地资源使用意识。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适宜提升土地的使用强调,逐渐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性运用。深入发掘土地资源,鼓励引进更多企业,从而扩大城市规模。此外,督促企业提高自身经济价值,发展更多副产业,从而优化土地运用效果,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建设集约型工业园区,并科学规划园区内土地使用数量,鼓励建设多层次厂房,增加土地使用价值。
3.4减少农村闲置住宅用地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乡村建设工作能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鼓励发展乡村新经济,完善农村基础建设,从而增加乡村第三产业,增加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但乡村新经济发展时,也要减少农村闲置住宅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土地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农村人均住宅用地,严格实行“一户一地”的管理机制,减少自建房占地面积。另外,集中村落,减少基础设施的使用土地,强化闲置土地的生态保护力度,建设文明美丽乡村,通过集约化使用土地形成相关旅游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整体上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土地资源往往制约城镇化发展,只有通过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才能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转化。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模式,从时代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城镇地理优势与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适应时代变迁的要求,逐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另外,相应的管理机制能保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实践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常耀丹.我国土地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格局演变[D].天津大学,2017.
[2]赵鹏军,吕迪.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J].地理学报,2019,7405:1011-1024.
[3]张远.中国特色的土地城镇化道路及其优化探析[J].商业经济,2019,10:30-32.
[4]曹亚.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