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发展概述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8期   作者:孙丽怡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建设、运营项目屡创新高,技术发展不断革新,
        孙丽怡
        2310041988072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建设、运营项目屡创新高,技术发展不断革新,至2019年末,我国内地共计4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90条,运营线路总长达6172km.城轨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以及规划线路长度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城轨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和制式结构多元化,用标准化持续规范与提升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轨道交通;标准化;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定义: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体系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标准化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的、具有内在联系及特定功能的、协调配套的标准有机整体。标准体系一般以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标准体系图和标准体系表来表达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层级性的特征。
        1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1.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汽车数量的激增和建设用地的不足,导致城市交通更加拥挤,轨道交通将成为我国未来城市的主流交通方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社会文化、交通组织、公共安全等产生巨大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便捷、环保、节能、安全和运量大的特点,对缓解城市交通瓶颈、改善城市佳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意义
        健全标准化发展机制,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服务需求。标准的制定有序,减少重复和矛盾,为标准的管理提供依据。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有效的实行科学管理,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规范市场行为,确保质量与安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意义。
        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的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标准化体系建设需根据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和服务过程的活动规律,树立大管理的理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系统地加以策划;同时通过注重每个环节的质量,保证过程结果的质量;通过注重每个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质量;通过注重每个体系的质量,保证系统管理的质量。
        2.2合规性原则
        城市轨道运营企业涉及的专业、标准、规范较多,因此在标准化体系建立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建设部、铁道部要求、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2.3实用性原则
        按照国家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提倡的简明、具体、实用的原则,提高城市轨道运营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为一线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所接受和使用。
        2.4五统一原则
        在城市轨道运营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通过统一的构建标准实施体系建设,确保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标准统一、作业规范统一、管理程序统一、系统平台统一,最终保证运营服务的高质量。
        2.5闭环性原则
        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要遵循:“制定标准-标准执行-执行监督-自我评价-完善提高”的闭环管理,对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要及时制定反措,不断完善和改进,并结合管理措施的变化和业务的变更及时修编标准体系文件内容,确保标准与实际一致;同时应注重指标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确保标准体系实施的可检查、可监控和可改进。
        3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方法
        3.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计划
        根据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轨道运营企业要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为组长,管理者代表为副组长,管理层其他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工作组,由各部室负责人及部门自行选派的主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体系建立实施工作。企业内部成立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开展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识别,通过内部现状调查,进一步了解标准化现状,制定标准化建设目标和框架体系。


        3.2全员贯彻落实,组织培训,夯实建设基础
        在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和基础性管理标准得到工作领导组审批后,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启动大会,由主要领导对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启动会之后,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全员参加的标准专业培训,聘请实操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学员讲授标准化建设要点。
        3.3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制定程序
        ①立项
        企业各部门根据部门内部建立标准需求,提出标准的设立依据、主要内容及与其他标准的关系,依次报公司相关领导审批后,各部门方可建立标准。
        ②起草
        起草部门按计划,组织拟订或修改标准草案,对标准适用范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现有规章的关系、管理职责划分及确定等,应做出充分论证,由主要责任部门组织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起草,召集其他部门负责人就界面划分及分工进行磋商,明确界面的划分及具体任务的分工,其他部门协助配合。
        ③征求意见
        起草部门应将征求意见稿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应明确征求意见的期限。被征求意见部门认真组织研究后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如没有意见也应回复说明,逾期不回,按无异议处理。对较重大的意见,应说明或提出论据。对存在争议的事项,起草部门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不能达成一致的,由标准办公室或报请领导组确定。完成意见征询后,起草部门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向审核部门提交送审稿。
        ④审核、批准及发布
        对重要规章或重大事项,审核部门组织召开评审会,需要时邀请与标准内容有关的单位(专家)参加。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审核部门协商起草部门进行补充、修改。起草部门应根据审核意见提出报批稿,报批稿应经审核部门通过。经领导组同意后对标准的适宜性、充分性进行初步审议,初步审议通过后报决策机构,经决策机构最终审议通过后,相关部门按流程完成标准的会签及批准。
        ⑤执行、复审及废止
        起草部门组织对制定标准的宣贯培训。与标准实施的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应掌握其内容,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疑点或错误等问题,由发现部门与起草部门联系,起草部门及时给与回复,确有问题的,经审核部门审核,按照发布程序进行发布。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要求,由该标准办公室组织复审。需要修改的申报计划,无存在必要的予以废止,由起草部门说明原因,复审周期一般为1~3年。
        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建议
        4.1树立“标准治企"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标准治企"的思想,营造“标准治企"的企业文化,摆脱传统模式下“制定标准是国家行业政府部门的事情"的依赖心理,在标准研发的人员、经费方面做到保障,并结合城轨交通产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标准的前瞻性研究,使"标准治企"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标准治企”文化氛围,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将标准化思想贯彻到每个员工,成为指导企业的主要经营路线,使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则、工作的基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4.2加强标准化人才平台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是新兴行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运营企业需要大量深谙企业标准化体系研究、制定和实施人才,成为标准体系建设的主体,通过联合国国内城轨内城轨交通标准化行业协会、交通技术研究所、有关高等院校和相关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以及标准化研究专家,构建覆盖全国的城轨交通标准人才平台,普及标准和标准化基本常识,确立相关人员的培考核以及资格认证,建设标准化人训、才服务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5 结语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保障运营服务质量、梳理轨道交通服务品牌的举措,只有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目标,才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那个运营发展报告(2018-2019)》崔学忠贾文峥
        《城市轨道交通团体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黄海来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化体系探讨》庞晓毅胡海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