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8期   作者:彭丁丁 江佩
[导读]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均离不开水。
        彭丁丁  江佩
        郑州力通水务有限公司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均离不开水。不安全的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无形杀手。国家为解决该严重性的问题,要求尽快改善农村用水条件,提高农村用水的安全性能,为农村居民用水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快城乡费一体化进程步伐,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些许优化建议,以期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乡供水;建设;管理

一、城乡供水现状
        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力度,使得城乡供水已经逐渐地向集中供水化发展,但是,农村供水建设当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急需解决的重要安全问题。
        大部分将要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城乡周边均会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该水资源供水对象多为城镇或城市,对农村的用水支持力度并不足,流向农村的水资源甚少,使得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不能够快速地解决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问题。同时,个别农村正在进行的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质量不过关,不能够保障居民的安全用水,使得农村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另外,现有的一体化工程较规划的一体化工程规模而言,相对较小,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整体供水网络正在建设当中,其管理以及建设均有待进行整合。加之,个别城乡当中的供水一体化工程的运营机制并不完整,对水资源的管理,用水价格的控制并不严格,使得工程运营当中的经费运转不合理。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当中存在的问题
         1.供水骨干网络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大部分农村居民已经转移到城镇进行发展,其收入亦得到了提高,对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多数农村现存的供水工程仍旧是单纯的供水工程,其中存在问题比较多,亦比较突出,因此,整体供水的骨干网络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2.供水支持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尽完善
        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明显能感受到农村地区供水支持力度不足。一方面,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尚在建设中,其管理与运营机制有所缺陷,且供水工程建设对城市供水的支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部分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存在的用水安全问题更能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缺位,供水工程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水源供给地点偏远,属于小规模集中供水,供水工程建设中面临供水管线长、施工难度高、运行成本较大等问题,且后期水质监测管理成本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供水水质检测设备缺乏,供水工程与设备难以达到高标准,许多供水基础设备较为陈旧,饮用水供水流程简单,难以保障用水安全。导致水资源供应力度不够,供水支持力度也不能达到需求。
        3.城乡供水工程运行受到制约
        城乡供水工程由各农村村内供水管网组成,而村内供水管网一般由各个村自主进行建设,无论是整个管网的用料,抑或管网的建设质量,均低于正常标准。加之部分村内供水管网进行了多年的供水作业,已经产生了损坏,无法继续实行供水作业,即便是村内供水管网未出现严重问题,依旧多数为“带病”工作状态。而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将各个村内供水管网进行连接,接入较大的管道,该项举措将会为原有的村内供水管网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时便考虑放弃个别农村的村内管网连接,导致整个城乡供水工程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优化建议
         1.完善供水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及时服务
        根据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明确成立郓城县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单位,确定县水务局为自来水工程长期运行和长久发挥效益的主要工程管理单位。工程管理区内设有交通道路,对外与公路相连接。管线经过的范围应设立保护标志,并配备必要的通讯设施、交通砌筑、工程维修设备、自动计量设施及水质检测设施等。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自动监控系统,并定期对输水线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2.加快供水管网建设
        由于村内供水管网的建设制约整个城乡供水进程的运行,因此,必须对村内供水管网的建设加快步伐,最主要的便是筹集村内管网建设的资金。在建设过程中,上级应该予以相应的改造资金,但只能够满足少量村内管网建设,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的乡村则需要自主进行资金的筹集。同时,为了保障建设后的村内管网能够适应一体化建设,应该对村内管网的建设与改造进行统一的规划、建造、监管。
        3.注重运营管理,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投入及供水工程建设地区居民自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资金有限。自来水企业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的主要基点,并不能独立承担起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这一点在农村地区供水建设工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供水基础设备的建设及资金投入模式应得以创新。
        统筹供水过程中还需注重运营管理,建设投资费用过于庞大会导致供水企业亏损,供水企业很难将重心放在保障水质及用水安全等问题上,于提供优质的饮用水的目标实现无疑,因此,供水价格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各方的困境与难处。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大重要抓手就在于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然而目前统筹供水过程中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情况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供水系统建设及发展很难与城市地区保持一致,实现同步发展。因此后续的供水工程建设中还需加大对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并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以及高效利用
        比如,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中,会涉及到对供水站的建设或是进行升级改造,尤其是在一些乡镇规模较大的地区,供水站的规模也相对较大,因此在这方面进行改造时的自资金投入比重就要大一些,通过相应的升级手段,将该供水站与城市的供水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连接,确保一体化的实施,通过将以往用水水源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乡镇用水的质量,加大了水质的安全性。由于以往人民群众用水的方式较为随意,并不涉及到水表统计,而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形式下,改变了传统的用水形式,需要进行水表安装和改造,而这一安装情况需要建立在收费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农村用户不愿进行安装,因此对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政府部门要对相应的组织单位和部门进行协调的统一,确保在这一问题上免除用户的水表费用,通过广大用户的支持来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并逐渐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优势和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农村用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动员、协调相关人员积极投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中,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尽早解决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问题,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2]黄先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探究[J].中国市场,2015(22)
[3]杨燕宇.试析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服务的创新路径[J].水电水利,2019(04):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