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民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8期   作者:文涛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文涛
        云南能投艺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也融合了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开始重视城市建筑和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海绵城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为促进传统城市建设进步以及居住区能源节约以及生态宜居水平而采取的设计形式,以期能够最大水平提高城市中雨水的收集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率。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民用建筑建设;应用
        引言
        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自然水循环系统一时间来不及反应而遭受影响,致使水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退化。其中城市底下不透水地表面积厚度增大,流量又大幅增加,城市地下管网的排水越发不畅通,进而导致雨洪灾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另外城市防洪设施、排水工程的传统规划,导致我国受灾城市的数量、规模、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著增加。因此,城市雨洪管理应该受到各界的极大重视。另一方面,当城市内部自然降雨量减少的时候,如若没有办法及时从外部引水,会造成城市内部的干旱现象,因此又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动水资源进入缺水城市,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调动水资源的能源消耗,也使得本地的干旱灾情因没有办法及时解决而造成财物损失。同时由于水资源在我国从人均用水量的角度来看是极度稀缺,也使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城市用水规划。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饮用水水源、污水、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保护与利用,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确保社会水循环能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属于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时,应将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在不断扩大,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雨季大量雨水排放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所以城市化建设的前提就是修建适当的排水设施,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相互结合将城市内的积水有效地排出,使城市在收集雨水和净化雨水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雨水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海绵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能使积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过程更协调,相互发挥作用促进水循环。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最主要是基于城市的交通工程设计,对于城市交通有一定调节作用,所以在规划设计海绵城市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具体城市进行具体调研,包括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城市的地质条件,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及原有的河流、湖泊都要进行一定了解,在保证城市生态水更好利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城市化建设。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环保作为施工工作的前提,尽量不要修建不透水道路。
        2海绵城市理念在民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2.1改造绿化屋顶
        绿化屋顶的设计可以使得雨水的滞留能力和渗透能力大幅度提升,雨水的收集系统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过滤净化。众所周知,南方的梅雨时节面临着持续性的降水,并且降水量比较大。绿化屋顶的生态植被可以将雨水渗透并滞留在土壤中,起到了储存水资源的作用。另外,因为这些水资源的蓄积,对顶端建筑物的表面温度和湿度都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做好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调节。在选择绿化植被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植被需要具有与当地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相结合的性质,以提升其存活率;绿化植被位于屋顶,因此在养护工作方面的要求要尽可能低,以免在后续出现养护不当的问题;选择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的植物;还需要在植被的抗污染程度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现象;植被的选择还需要与土壤环境条件、光照条件、灌溉条件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设计种植层需要严格控制好介质种植栽培的密度,在一般情况下堆积密度应该小于10kN/m3。滤水层的设计需要根据植物生长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根系生长情况的不同做好渗水层厚度的设计。蓄水层通常是需要粗细骨料的结合分析,根据不同植物的类型选择好堆积颗粒的粒度,并控制堆积厚度。例如:选择绿篱、藤本植物等小型植物时,需要粒径在15~20mm之间的陶粒,并将陶粒堆积厚度控制在80mm左右。

防水层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选择复合的防水材料,尽可能一次成型。
        2.2雨污综合分流,增加独立的工业雨水综合排放系统
        基于城市的建筑设计项目设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而且根据这种排水方式,不能对整个水源系统进行非污染分离管理设置,仍然不能对国内污水和工业雨水共同使用的统一排水管道管理方式,一般是雨水汇流制废水综合利用排水系统,将生活用水废水和工业雨水混合在一起,收集和排放于一个排水系统,使用这种管道方式,以后工业雨水和生活水将混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河流。在对大型建筑工程或者海绵造型城市工程进行前期改造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合理处理工程建雨污水的分流,这样不仅能够把雨水洪峰流量控制在合理利用范围内,工程中的内涝也同样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2.3合理进行居住区植草沟的安置和设计
        植草沟主要是指生长着植物的地表沟渠,除可以收集雨水和排放雨水外,也可以进行雨水的净化,并且植草沟的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成本低,技术简单,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雨水管渠排放、收集系统的连接。尤其在居住区规划中设置植草沟还能够增强小区的绿化水平、缓解雨涝为居民出行带来的不便,也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不同植草沟形式的设计。
        2.4雨水排放
        雨水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经过人们如何精心的处理,依然会剩下许多雨水,这就要考虑到其排放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就可以通过定期排放的形式,保证雨水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冲洗管道。如果一场大雨超出原有的雨水收集标准,就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雨水得到进一步排放。要确保排放的管线与城市的排水管道保持通畅,或者建立完善的应急池和备用池,提高雨水的收集能力。比如,某大型综合发展建筑项目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主要是对屋面的雨水进行收集,汇水面积约为4300平方米。该项目设置了两套雨水管道,一套是雨水收集管道,一套是排放管道。在雨水收集模块中存储雨水后,就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
        2.5生态滤沟
        生态滤沟分为传输区和生物滞留区,设在小区主干路两侧,收集消纳及净化雨水。生态滤沟的结构(从下到上)为砾石层+中粗砂、填料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对于径流系数大的地方,为了防止生态滤沟床底被侵蚀,考虑在底部砾石层和砂层周边放置石块和卵石。为了布水均匀,在生态滤沟内横向设置挡水土埂,可以代替主干路上的雨水排水管道。为了防止雨水进入绿化带与路面结构层缝隙,在进水口处设置挡土墙及拦污槽,拦截雨水中夹带的树叶、垃圾等,同时也起到布水均匀作用。
        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其不仅关系到建筑后续进展,更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在设计中通常要有若干个设计理念,需保证建筑的功能与时俱进,且符合城市发展的现状,不能过度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破坏,否则就会使得城市的未来发展大打折扣。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使建筑具备海绵一般的功能,改善现阶段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更可以保证雨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并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因此,设计人员要多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小俭.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v.4(09):23~24.
        [2]赵博,于坤.海绵城市在居住小区设计中的创新实践[J].建筑知识,2017(11):46~47.
        [3]刘帅鹏,杨思楚.试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7,No.331(25):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