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8期   作者:王妮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王 妮
        西安高新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要求与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就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以提高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来加快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本文针对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秩序混乱;人员素质低下;忽视质量管理等,制约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建设管理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改变这一现状。
        一、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秩序混乱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水景、道路、园林、建筑等项目,项目非常繁多与复杂。因此在建设管理中,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如果整个建设管理比较混乱,就会导致施工质量与水平低下,无法发挥原有的价值与功能。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发商在施工方的选择中,缺乏对其资质、能力的考核。因此很多施工方非专业的园林绿化单位,对于施工理念、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缺乏深入、全面了解[1]。最终导致整个施工现场比较混乱,与原有的目标、要求相差较大。第二,很多施工方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故意压低造价费用。在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质量低下、数量不够、施工技术落后、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等,都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三,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不仅需要施工方进行密切监督,还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然而很多施工方与第三方监督有着经济来往,因此忽视建设管理工作,导致整个管路局面混乱。
        (二)人员素质低下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就成为了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义不容辞的重任。而只有提高施工技术与水平,才能成为城市环境的代表,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舒缓人们的身心,放松人们的心情,让人们快速回归到大自然中[2]。然而由于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施工技术与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人员素质低下。由于建设管理的疏忽,很多设计人员在图纸与方案设计中,并没有做好现场的勘查规划,标注出施工重难点。也没有与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密切互动,准确理解设计人员的理念与想法。第二,施工人员素质低下。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是临时组建而成,对于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流程、要求、内容等,不够全面与深入了解。因此在施工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异,导致植物配置不合理等。第三,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施工单位领导层的不够重视,既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因此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调任过来,缺乏一定的经验与技能。很难根据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密切性监管。
        (三)忽视质量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也由园林的苗木栽植与管理,转变为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自然环境。可见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价值。因此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实现艺术设计与审美价值,才能保障工程质量与效率,才能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3]。其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如下:第一,很多施工方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施工进度,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林木等,导致质量低下。第二,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导致其技术、方法、流程等,与设计方案严重不符,导致施工质量低下。


        二、强化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与体系,是强化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与保障。因此第一步,就需要健全管理制度,来保障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与选拔流程,合格的施工方与第三方监督机构,才能胜任施工建设与监管工作。还要求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必须主动参与培训教育,参加资质考试,才能参与建设管理工作。其次,通过审批制度的建立。无论是施工材料、设计方案、资金费用等等,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与审核,待批准之后才能展开施工。这样就可以保障施工材料的高质量与性能,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的科学合理,造价费用的准确安全,避免造成建设管理混乱。最后,还要通过全过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化监督管理。还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与应急预案。
        (二)优化施工工序
展开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技术与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因此第二步,还需要优化施工工序,来做好建设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将施工图纸、设计方案中的重难点、相关要求,全部告知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还要将施工流程、要求、准则等,张贴在明显处,要求每一位人员熟知并且严格遵循。作为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不断细化与完善,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在多方合作、配合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其次,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周边环境,来选择适宜种植的绿植景观。在土壤回填中,必须保障颗粒直径不能超过2cm,还要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垃圾、碎石等物质。回填之后,就要立即灌溉施肥,才能展开下一道工序。最后,还要做好水景、建筑、园林、道路等协调合理,进行全过程监管,才能保障质量与效率。
        (三)强化人员素质
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建设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第三步,就要通过人员素质的强化,来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价值与作用。首先,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多元的培训深造机会,来完善其理论知识,丰富其工作经验,提高其工作技能与专业素养。其次,要定期展开交流互动。包括安全事故演练、施工管理问题、小组研讨等,来及时找出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最后,还要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薪资报酬直接挂钩,来提高团队凝聚力,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
        (四)做好后期养护
后期养护管理,也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受到高度重视。首先,要注重苗木修剪。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时,就要将多余的枝干、病枝等剪掉,才能为林木留有充足的养分,提高成活率。其次,要注重灌溉施肥。施肥分为底肥与追肥,底肥需要在苗木种植后施加,追肥需要在冬季与来年施加。在灌溉时,需要通过沟槽的开挖,来松动土壤,保障苗木充分吸收。最后,要注重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其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要结合苗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建设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发挥其价值与功能。因此就需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施工工序;强化人员素质;做好后期养护等工作,来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梦男.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2116.
[2]张文雪,王成军.浅谈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4611.
[3]李耀庆,许鸿德.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研究[J].魅力中国,2020,(4):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