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享俊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项目对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所以,建筑项目施工中,必须要重视项目主体结构检测,以此科学而客观地进行项目主体结构检测工作,全面提高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从而为人们建造品质高的建筑项目。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主体结构是重要的承载结构,因此其质量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确保主体结构的合理。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的情况与具体的检测要求进行选择,还要秉承着一颗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重视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质量检测内容
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主要分为新建工程和已建工程两大类,其检测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检测,主要包括常规检测和可靠性检测,其中可靠性检测主要是针对主体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状况。对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主要流程,这一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在确定样本空间以后,应该对样本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于新建项目进行检测,主要是检验工程项目的质量,例如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进行检测,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检测方式,同时还应该对工程项目的分布工程进行检测,只有保证建设过程中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对于工程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应该加大检测力度,保证其质量能够符合建设的要求[1]。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
2.1 外观检测方法
针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外观检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简便的技术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与设计要求对建筑外观结构进行初步的判断。进行外观检测主要涉及以下几点:①对建筑外观是否有裂缝、破损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合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修补处理。②针对主体结构的尺寸与图纸进行对比,确保主体结构的施工与设计图纸相一致。③检查建筑的施工材料、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这对工程的主体结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检测人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筑外观的检查。
2.2 仪器检测方法
在对建筑的主体外观完成检测之后,还要使用对应的技术对结构进行补充检测,这样能够充分的掌握建筑的主体结构。在仪器检测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对仪器的精准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保证检测的结果。对于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两种,其中的无损检测不会对建筑的外观产生影响,利用仪器设备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材料使用以及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析,但不能检测结构内部。而有损检测就是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利用仪器在主体结构上进行加压,掌握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受损情况。
2.3 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
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等进行质量的检测分析。在检测的过程中钢筋属于重要的承载受力材料,因此需要确保钢筋使用的安全与质量,这样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的时候,也可以分为破损法与非破损法两种[2]。
3主体结构检测在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3.1促进主体结构检测方法更加合理
建筑工程检测不合格会引发诸多的工程事故问题,由于抽样检测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必须持续优化和创新主体结构检测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用回弹法、钢筋扫描法、抽芯法等先进检测技术,以混凝土检测技术为例,如:贯入阻力法通过测试混凝土凝结时间,获悉混凝土的强度;声发射法通过被动记录混凝土结构加载期间的内部缺陷,而诊断混凝土的强度及受力特性;采用红外线摄影法测试混凝土缺陷,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面积大小、埋置深度对测试的影响。
3.2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通过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监测准确性,推动检测内容不断趋于系统和深入,扩展到建筑主体结构材料、构件、结构的几何、力学性状及物理化学性状,有效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并牵涉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检测,对于延长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有重要的作用。
3.3剔除主体结构检测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之中,要剔除劣质建筑材料,避免劣质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还要减少人为因素对主体结构检测的影响,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样本选取不合理的现象,保证主体结构检测流程的优化。
4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
4.1 明确工程质量的检测内容
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主要是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砂浆强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检测,在正式开始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此次检测的目的,然后确定需要检测的内容,然后进行充足的准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检测内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带齐所有的设备,并查看检测环境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3]。
4.5 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需要严格按照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检测规定进行,建立完善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要点,确保检测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对每一个检测步骤进行清晰的规划,确定好责任范围。在整个主体结构检测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在检测方案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检测内容和工作方式,以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为检测中的重点内容,突出主体结构检测的重点。
4.3 有效应用先进检测设备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项目技术水平快速发展,质量检测设备与技术更新速度快,此种情况下检测单位要借助硬件优势对检测方法进行创新,保障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水平。因而,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先进高效的检测设备,比如楼板测厚仪与混凝土裂缝监测仪设备,应用新监测设备前,检查设备外形与技术条件,查看其是否满足质量检测规范。检测方法创新也要确保合理,审核通过后方可用于实际施工中。项目施工现场检测人员应用抽样检测方法检查主体结构构件质量时,必须要明确抽样数量,通常对同类构件中施工质量差或负载效益大的构件进行检
测。样本容量高超出总量10%,必须要有代表性,以此保障可靠进行抽样检测,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比如混凝土试块随机抽检中,安排专人根据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其中包含混凝土强度、密实度、抗渗性与抗压性等内容,还有混凝土混合材料,严格做好所用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检测。梁柱钢筋要截取梁柱构件焊接好部分钢筋依照随机与代表性原则进行质量检测,基于随机抽样检测,工作人员应用动态与静态两种方法检测项目主体结构的抗压强度。其中,动态检测方法主要指起针器脉冲与共振作用下,测量构件振形与频率。静态检测方法则是利用超声脉冲阀、回弹法及雷达法测量构件质量[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测技术也在创新优化。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实现施工质量的监管,从而确保主体机构的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作为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强主体结构的检测与监管投入,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保证工程项目的稳定实施。
参考文献:
[1] 喻国伟.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319- 320+323.
[2] 苏英华.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居舍,2019(08):3.
[3] 李晓玉.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46- 47.
[4] 贺忠明,陈航.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