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 吴 限
[导读] 节水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利用

         吴 限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556000
          
         摘要:节水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利用,保障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提升,是当下保障农业增产的一种关键性技术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与我国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有着紧密关联。农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且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发展节水灌溉、充分保障耕地灌溉用水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水资源灌溉效率,助力农作物生长,促进我国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节水措施:农业水利灌溉:运用
引言
         通过不断加强泵站技术改造能力,以有效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基于此,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要重视引入更加先进的改造方案,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法,以全面提高泵站改造质量,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够为相关技术改造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概述
         采用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实现农业增产的目标。其中,就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来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在输水环节中做好节水工作,将水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2)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会存在地表流失与深层渗漏等问题,导致灌溉水量严重缩减,因此应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3)天然降水同样可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应在农业灌溉中发挥天然降水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节约水资源。
2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实施现状
         2.1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脆弱的自然生态变得越发严重。此时,如何在确保灌溉效益的同时,满足节约用水要求,则成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需要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给予高度的重视。
         2.2农业水利灌溉中应用渠道防渗漏问题
         目前,多数农业生产地区都会采取这项基本措施,在农田灌溉工作中借助渠道防渗漏技术就能减少渗漏造成的水量流失,一定程度上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渠道防渗漏技术的过程中,因为要使用沥青、塑料薄膜、混凝土等基础材料,所以这项技术的涂料使用以及沥青维护方面的工作也非常关键。另外,借助渠道防渗漏技术还能有效优化渠系水利用系数,这就从根本上搭建了安全防护管理的框架,实现输水管理工作安全推进的目标。
         2.3农业水利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方面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有关农业水利设施的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确和相关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当前的农村乡镇体制改革之后,一些水利服务站也被撤销了,在灌溉用水用电方面的消费较高,农民在农业灌溉方面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农业水利设施的管理不被重视,农业一直得不到快速发展。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重点规划,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缺乏对工程的全面规划,没有做好对工程施工地的全面考察工作,而且应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当地群众的农业灌溉需求。


3加强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措施
         3.1采用多种节水技术
         农田水利灌溉中会采用多种节水技术,其中,喷灌技术和渠道防渗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节水技术,且节水效果显著。而渠道输水的弊端是水资源消耗多,所以,在渠道输水中要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如采用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改良渠道,从而提高防渗的效果。大量的实践显示,通过防渗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节水效果,实现对渠系水的高效利用,促进输水能力的提升。喷灌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动力设备的应用将水喷洒至需灌溉地段,均匀地进行灌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灌溉节水技术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要注重灌溉节水技术的灵活应用,从而为节水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2雨水集蓄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对雨水的有效利用,能够缓解水资源压力。可以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将雨水储存起来,到干旱缺水的季节,可以将储存起来的雨水进行浇灌土地,通过管道运输的方式进行浇灌,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缺等,做好相关的推广工作。
         3.3引进节水改造新技术
         (1)灌溉调控技术。通常情况下,不同植被的生长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就可以根据植被的生长周期来对灌溉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植被的均衡生长,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智能化装备技术。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灌溉装备开始采用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并融入了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其不仅可以对植被吸收水分的程度给予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植被的基本需求来完成灌溉工作,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3)增加量水设备。在进行绿化灌溉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少必要的量水设备,从而导致灌水水量无法进行有效的计量,进而诱发水资源的过渡浪费。同时,还有可能因为灌溉渠道较多,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在量水设施增加之前,要做好调查与检测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灌区节水改造工作量,而且还可以使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4整合配套设施,改善农业水利灌溉
         对于农业节水灌溉项目而言,除了要从人员管理和体系管理层面提升实际应用质量外,也要夯实设备配套基础,确保能依托管理标准维持管控工作的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管理水平。在农业灌溉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减少能耗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从而减少成本消耗,所以要依据实际情况配套具体措施和节水处理流程。首先,要对农田规模进行合理性确认,确保节水灌溉措施的整体水平能满足节水灌溉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保证河网水系统提供项目能发挥实际作用。其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更加完整的农业灌溉管理区域,并且具体的管理工作要求需符合实用情况。最后,要结合种植现状和需求完善配套设施的处理。其中,渠道和电灌站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设备配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才能提高整体管理效益和综合水平。例如,落实信息资源网络化处理工作,打造更加高效的供电措施管理软件,及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除此之外,要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确保在落实规范性评估工作后开展对应配套设备管理。也就是说,节水灌溉设计只有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才能减少财务经济压力,促进节水措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加规范合理且经济效益好的节水控制模式。利用良好的配套管理设施辅助具有时效性的设计方案,就能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时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用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赵云鹏,张立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15):174-175.
[2]罗秋芒.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类型及改进措施[J].乡村科技,2020(20):116-117.
[3]张建霞.农业节水现状及主要农艺节水措施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21):72.
[4]宋振春.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19(21):112.
[5]白媛媛.关于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8):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