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地被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欧建科
[导读]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绿化应运而生

         欧建科
         身份证号码:4418021984070302**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绿化应运而生。随着人们对植物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也可以使不同审美体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创造了旅游和景观艺术欣赏空间。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造景;艺术性
         
         前言:
         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好的景观已经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把握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深刻反映历史文化内涵。景观美化植物造景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文明、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处于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得到调整和缓和。它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气候与防风遮荫的基本功能。
         一、园林植物原理
         (一)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除了考虑设备配置的内容,选择和种植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同样需要考虑。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例如,近年来对北方绿化树种刺槐适宜温度的研究表明,在温暖的气候里,它每年开花两次。但是这个物种非常害怕被风袭击。所以,虽然它在南方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但它很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伤害。所以,在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应以其自身的综合因素并考虑到植物的特性,从而进行合理种植。
         (二)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乡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灌木和草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并进行二次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在工厂环境中园林绿化还应注意短期影响和长期组团合并的长期影响。慢生树和速生树树种匹配。实现多元化以及植物景观和植物多样性。
         (三)植物时间性原则
         根据设计季节的电厂配置和时间性改变,使植物根据季节变化颜色而变化。正是因为大自然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从而增加了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在植物景观中我们可以巧用植物的形状、线条、颜色质感、魅力和设计,使构图发挥最大作用。通过植物的季节变化和生命周期形成一道生动、动感、美丽的风景线。
         二、当前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适树适地的基本原则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许多景观设计师缺乏园林植物的生态性习性、生物学特性等相关知识,具体项目的植物配置时机只是纸上谈兵,效果图往往做得很漂亮,其实不然。设计师也并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植物是否适应当地环境。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传入南美的热带地区的绿木棉用于行道树和广场绿化。2005年初,南宁市长期低温,大部分地区呈绿色木材和棉花被冻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证明这样的树种只是适用于南宁市的气候条件。除此之外,还讨论了其他违反适树适地原则的现象。在建筑物北侧种植阳性植物和在酸性环境中种植喜钙植物并不少见。但是因地不适宜等错误观点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局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
         (二)人们对过度追求“先进”品种存在误解
         在业内,有一种误解,认为树越大,越先进。一些园林建设者过分追求“先进”效应,从野外和农村收集大规模植物。虽然“大树进城”这种行为并没有错,但人们的“大”心态还是时不时出错;一些“高端”项目为了追求品质,开发商不惜重金引进外省甚至国外的稀罕植物。也有一些权贵的拥有者盲目追求高端的思想。为了欣赏植物,会毫不犹豫地购买珍贵的野生植物物种,甚至一些购买的野生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些做法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一般来说,进口的植物非常昂贵,而且很难维护。比如广西一个公园花了几十万美元从澳大利亚沙漠地区引进昆士兰。但树种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环境,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而导致生长不好甚至死亡,相关建设者却继续采购,用新树代替枯树。而这种行为也就是面子工程的代表。至于通过非法获取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藏在他们家里,这不仅违反了法律,而且很可能会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灭绝。
         三、植物景观配置艺术性
         (一)植物与建筑物相结合的景观美化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如果处理得当,便是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酒店、办公室和超级城市必须得到改善。庭院、机场、车站、住宅楼绿化水平高,利用多变的建筑空间进行绿化。这样,庭院、天井、走廊屋顶花园、底层花园和层间花园被美化,甚至将自然美引入卧室、书房和客人大厅等居住环境。而如何将植物与建筑物有效结合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风景园林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景观产生更大的影响,必须结合园林植物的主要因素。
         (二)绿化植物与水体的结合
         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使园林水体给人一种清澈、清澈、亲近、快乐的感觉。水在园林中被称为“血液”和“灵魂”。目前,国内外园林对水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众所周知,水是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设计得当,园林植物和水中的姿态和颜色形成的倒影,强化了水体的美。有的华丽多彩,有的安静,颜色很柔和。但在考虑植物与水体的结合时,应注意植物的正常生长环境,选择喜欢水分的植物,如垂柳、鸢尾、水杉等。与水体结合时,应考虑水分形体的塑造,同时也要考虑整体效果,不要过于密集种植,阻挡水面的凸出力。植物也应该进行测试,考虑周边地形环境,沿坡种植。同时,为了更好的将植物埋入水中,我们也要注意当地园林绿化,如水中莲花、水岸红石等观赏植物。沿水体分布植物,把握总体布局,形成水贯穿全局,植物无处不在的局面。
         (三)绿化与路结合
         植物配置注重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应兼顾植物生态学。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美(个体美),而且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美,植物的组合美(群体美)和植物与环境的和谐(整体美),应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设计。因此,只有根据道路绿化的功能、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预期的景观效果,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品种,优化配置,才能使道路绿化自然化、生态化,推进人类文化发展。
         (四)标准绿苗培育
         城市绿地建设需要大量树冠较大的树木和苗木进行装饰配置。在大多数苗圃中,由于经济效益和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选择了常规树种。结果表明:野油菜种植密度较大,苗木直径级中等,冠幅较小,株型较小。种植后,冠形恢复周期长,景观效果差。虽然这会增加每株植物的育苗成本,但苗木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证单株树的个体美,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结语:
         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学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景观设计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形”的“线”组合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和各类景观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联系。另外,植物配置和景观美化,作为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作品的价值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
         
         
         参考文献:
         [1]戴恩泽.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地被植物的应用浅谈[J].福建建材,2018(12):70-71.
         [2]李姗姗.论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8(12):359-359.
         [3]刘婧.地被植物在大庆市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55(06):95-95.
         [4]段海军,何连存.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12(03):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