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郭佳胜
[导读] 工程建设中的最基础材料就是混凝土。

         郭佳胜
         62282419880811****
         
         摘要:工程建设中的最基础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因此把控好混凝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进行分析,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进而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当前的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各类施工单位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产生,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相关建设单位也需要加强对于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在不断提升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中将混凝土施工质量持续提升,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混凝土现状典型质量通病分析
         1.1蜂窝麻面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呈现面积大小分布不均、深度不同的坑点,大体为蜂窝状,所以又被成为蜂窝麻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质量不合格。②浇筑混凝土时不合理的分层以及振捣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排除干净。③模板拼缝不严,漏浆。④提前拆模,混凝土水泥浆粘连模板。
         1.2钢筋暴露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对钢筋处理不到位也会引发钢筋暴露问题,这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钢筋暴露将会导致裸露的钢筋与空气发生反应进而出现锈蚀问题,在锈蚀过程中会不断破坏周围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随着锈蚀的不断深入,最终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当前发展出来了一些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将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性能大幅度提升,依靠混凝土对钢筋进行保护,两种起到互补提升的作用。
         1.3开裂现象
         若是混凝土在使用期间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和建筑工程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可把混凝土开裂问题划分成为以下三点:①因遭受温度变化和高强度压力等,会让混凝土出现形体裂变现象;②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有施工方法操作不当或操作执行不规范等,也会让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③由于混凝土内的某些建筑材料存有不达标问题,如水泥、沙石或钢筋等,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建筑事故。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由多项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因此对于水泥、集料、水以及一些外加剂的比重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混凝土的具体配比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进行多项材料的选用和比例调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施工成本,通过细致科学的计算,不断满足施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在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成本的前提之下,得出的性价比最高的混凝土配置比还要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这集中体现在混凝土集料的含水量测量上,在进行配比之前,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实地测量混凝土集料的含水量。以此为标准计算再加入水的比例,使得混凝土最终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
         2.2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3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完成浇筑工作后就要开展振捣工作,并科学振捣保证混凝土材料能充分混合。另外,根据混凝土材料种类、施工规模可将混凝土振捣方式分为人工振捣、机械振捣两种。但是无论是应用哪种振捣方式,都要均匀混凝土插入点,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插入,避免分层裂缝。另外,还应当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并确保边、角等部位都能振捣到位。
         2.4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完成以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通常情况下主要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及时将浇筑和振捣作业之后的混凝土用塑料布或者蓬布加以覆盖,降低混凝土的水分流失,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从而降低混凝土内外之间的温差,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进而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抗开裂的能力。同时,根据季节的不同、水泥的不同、混凝土浇筑方法的不同,也应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等问题。
         3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按照质量要求选择混凝土材料
         材料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之前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混凝土配比材料进行选择,为了避免材料选型错误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过程中的人员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因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后续施工技术受到影响。在混凝土材料选型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选型,对于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需要应用商品性的混凝土材料,对于小规模的建筑施工可以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选择相应的材料,在过程中需要以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为前提。其次,为了避免所选的材料质量与实际严重不符,需要在采购过程中要求厂家出具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并且尽可能选择与质量有保障、信用高的供应商合作。最后,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管理人员也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应有专业设备对材料各方面的性能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合格后方可将混凝土材料投入建筑工程之中。
         3.2做好配比管理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
         3.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若想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单位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混凝土技术的施工标准,保证每一项混凝土施工技术都符合标准。首先,在制度中应当要求技术总工程师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检查、监督,确保混凝土施工能达到质量要求。同时,还应当要求技术人员做好交底工作,确保能向施工人员讲解清楚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细节、流程等。其次,在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对各种混凝土技术提出要求,并明确相关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约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
         结束语
         总言而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及时总结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预防及解决措施,并引入成熟有效的施工技术,有效避免各类质量缺陷等问题,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同时结合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汶乾.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73-174.
         [2]练松涛.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构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3):141-143.
         [3]刘晏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居业,2017(1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