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学海
江苏金珂水务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35
摘要: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建设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切实履行好质量安全的监督职责,改善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预防质量安全风险,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在全面分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遵循的相关原则,并探索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有效措施
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必要性
我国的建设工程行业历经艰难,从瓶颈到缓解、适应、发展、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是一项兼具行业管理、技术甄别、行政执法的综合性工作。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明确了监督的重要性。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否到位是主要影响因素,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技术性强,且涉及环节较多,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必须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提升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标准化的质量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增加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定位准确,明确目标,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的发展目标。
2建设工程对施工现场生产安全管理现状
作为建设单位的建设工程管理部门人员配置数量有限,而且建设工程任务重,基建部门人员主要职责有建设项目报建、技术设计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部门根据企业特点成立相应的职能管理,生产安全管理职责主要在工程施工管理,从建设工程部门网页上发布的组织机构及职责来看,很少企业明确了生产安全责任人。一些基建任务量少的企业,基建管理人员数量呈现萎缩状态,甚至基建与后勤管理合署办公。建设工程管理部门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多且职责不明确。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全面性工作,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管理知识涉及脚手架结构工程、消防工程、机械工程、施工用电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建筑工程生产技术统筹协调知识。企业负责生产安全管理的人员,其专业知识存在局限性。企业基建管理人员数量及专业的配置的局限性,让其承担起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管理的总体责任,目前有相当大的压力与不足。
3建设工程中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
3.1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群众监督规范
建筑市场秩序也是减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规范建筑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具安全生产资质和坚决不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企业,将其退出建筑工程市场并严肃追责;杜绝多次分包等违法行为,净化行业环境,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加强建筑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向社会通报批评,将安全管理与市场准入、企业资质升级、项目投标等因素结合管理,以加强施工企业的责任意识;同时,有必要加强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府监管部门的疏漏,以达到改善现场施工环境,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3.2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和改进建设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推进与各大机构的合作,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形成合力。公开质量安全失信企业、人员信息,增强监督管理透明度,建立信用考核淘汰机制,尽可能建立一个以信用管理为前提,随机抽查和行政执法为手段,重点抽查和技术咨询为补充的完整的、良性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同时,还要加大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注册从业人员明确权责的重要性,加快推进全国注册联网,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严禁个人或企业资质管理混乱。
3.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与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企业生产安全系数提升意义重大。首先要细化安全管理法规,明确告知员工生产进程中何种行为会造成什么样后果,何种生产行为是标准的,何种生产行为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错误的行为将会遭受何种惩罚,为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与保障;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体系为主要目标,管理与生产同时入手,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必备结构,也是党和国家对于生产安全重视程度的高度体现,是企业员工必须熟练背诵且严格遵守的工作制度。只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全面且高效的落实,企业全面生产安全才能实现。安全管理要求重视人的意识、认识、觉悟外,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物质环境的建设,包含员工生产行为、企业生产环境、标注生产技术、配套生产设备与材料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支撑。此外,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进程中,要打破传统制度的限制,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如采用系统化安全管理设计而非针对安全问题预防措施;如针对安全隐患开展管理工作而非重大安全事故;如以安全生产为主导理念而非经济效益至上、安生生产辅助;如从各级人员内部需求入手建立安全生产措施,而非传统环境下的制度强制。
3.4控制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就是将这些内容全部寻找处理,包含材料、技术、设备等多项内容。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整改,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提前进行预防,制定防控措施,真正实现“四不伤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辨识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评价危险源的等级(后果程度),并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危险源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内容,只要实现了危险源的全面控制,企业生产中所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将会完全消除。但危险源全面识别并控制是难以实现的,企业要加大关注力度,不断完善危险源相关工作,力争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
3.5做好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创新建设,让企业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就要将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联合,即对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频率,并将其中差值折算成为生产成本,从数值层面展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价值,提升各级人员的重视程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生产保驾护航,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安全文化模式、形式。二是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3D技术、5G技术等,让员工、员工家属、企业所在社区居民、上下游客户等参与或支持,从视觉、听觉、嗅觉、形体感觉等综合发力,形成立体教育培训效果。三是加强安全科技创新,对人身心健康更有利,对安全生产更有保障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要大力予以推广应用,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新技术开发研究,用好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结束语
通过采取以上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建设工程部门可在人手少、任务重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安全风险、转移风险,通过层层预防以减少安全隐患,提升管理形象,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明杰,王建军,杨磊.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02):63-66.
[2]张驰,张玲婧.建设工程计价体系下分阶段安全成本构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01):78-81+60.
[3]黄庆. 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改进及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