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影响高产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 马庆华
[导读] 现如今,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但成为了全球农业工作者的一个科研重点,更
          
         马庆华     
         东明县武胜桥镇人民政府    山东菏泽   274500
         摘要:现如今,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但成为了全球农业工作者的一个科研重点,更是我国粮食紧缺问题得以解决,以及农业研究的一个重点。如果想要对我国农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要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人为因素和栽培技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相关的科学实验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土地的巨大潜力,用低成本种植,使农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都有着巨大的粮食需求,而要想用有限的耕地养活如此多的人口,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应用在选种、播种时间、株距、害虫防治、施肥和除草的农作物栽培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成农业领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研究重点。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以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可以促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我们把研究生长和不同文明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为“植物教育”,它建立在植物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被称为“植物教育技术”。种植作物不是现代的,而是与种植区的发展有关的过程,农民从一开始就发展了作物种植技术,但这种过程仍然相对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物理网络的发展,农业工业振兴的新方向,信息型、现代型和精细型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环境哲学始于植物育种、生态防御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2?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
         2.1农作物的播种时间
         选择正确的播种时间,是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快速生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正确的播种时间决定着农作物在发芽阶段的客观条件,其中包括:土壤的湿度、温度、水分等。农作物的种子只有在最合适的客观条件下,才能够保障良好的发芽率及健康的成长,最终实现农作物后期的成长及产量。如果播种时间过早,会由于气温低而使得种子发芽率低及后期生长不均衡,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又会造成影响,使农作物发育不良,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所以说,只有把握好播种时间,才能确保农作物种子一直都处在最佳的状态,并且最终实现高产。
         2.2作物种类的筛选
         在种植一种农作物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选择种植的作物种子。种子质量的好坏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种子质量有问题,即使在作物生长的后期给予合适的营养成分和生长环境,作物的产量也是不尽如意的,所以,种子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打基础的步骤,只有基础打好了进行替他方面的农业工作才有意义。除此之外,高质量的种子不仅仅可以切实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抵御害虫的侵害,可见作物种子的选择重要性所在。一般来说要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选用成熟的种植价值已经被认定的种子品种,对于新型的品种选择要进行预实验,确保成功后再进行种植。
         2.3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作物田间科学管理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和苗木的管理。土壤疏松程度、苗木密度和病虫害防治都是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壤的孔隙度对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在作物田间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和氧气含量,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作物根系生长。其次,作物施肥管理。肥料在作物生长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相反,如果肥料不够或太多,就会对作物产生相反的效果。
3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的具体措施
         3.1采用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
         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作物的科学栽培,在我国科学的耕作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下乡技术和现场指导、组织高级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参观当地农作物试验基地等方式,改变农民的观念,帮助农民了解试验基地的栽培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益处,通过专家培训和技术专家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农民掌握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自身的栽培技术能力后,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不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农作物的高产,最终实现高产,体现科技的优势。
         3.2精心选择农作物品种
         农户在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然环境因素,其余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为降低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攻击的风险,首先需要对农作物种子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这是农作物种植前的第一道工序;第二,在选种时必须要将不合格的种子筛除掉,尽量选择颗粒饱满、表面有光泽、无病虫害的种子;第三,根据土壤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其中包括当地的气候、空气湿度、阳光强度等。
         3.3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在种植农作物时,农作物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农作物产量。所以在种植农作物期间,要科学合理的以实际情况规划农作物的植株间距和种植密度。通过在单位面积内对植株密度和数量的控制保证种植的农作物都能够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以免出现植株密度过大而田地保蓄的养分无力保障的局面。
         3.4水肥到位,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
         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管理方式对于农作物生长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主要有对土壤进行疏松和压实、增肥、灌溉管理等方式。一是合理灌溉。“见干见湿、小水勤浇”是根本原则,对农作物进行浇水灌溉时,要根据土壤情况、季节特点来开展,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对于农作物水分补充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进行人工灌溉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的需要,否则会影响到小麦正常生长,导致产量降低。二是合理施肥。肥料对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农作物生长会导致土壤肥力减弱,必须要对土壤进行施肥以保证土壤肥力,但是在施肥过程中要把握好施肥力度,根据土壤特性和农作物生长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三是中耕除草。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日照、空气等,影响到农作物产量,因此,需要对农作物进行中耕除草工作,中耕不但能够及时把杂草清除干净,还可以疏松土壤,提升土壤透气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在杂草清除方面除了选择使用农药外,要充分利用植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来进行除草,提高农作物产量。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正在日益减少,为了迎接越来越严峻的粮食危机问题,对农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使农作物最终能够实现高产,这些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积极的措施来推动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技术发展,根据实际的生产实践来对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最终为我国农作物实现高产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银河.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途径[J].现代农业,2019(09):43-44.
[2]罗玉鑫.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00-101.
[3]梁洪胜.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14.
[4]管建慧.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河南农业,2016(23):19-21.
[5]那琳.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16(26):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