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杰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等也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水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河道水体也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水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来治理河道,以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本文对河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进行了具体概括,以供相关人员作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河道治理技术;发展应用;
一、河道治理现状
河道治理一般指河道清淤,属于水利工程的范围,就是通过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起呈浑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达到疏通河流的作用,这是整治河流的必要工作。由于在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的现象,很容易发生水害,给水利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为了达到除患兴利的目的,必须要采取措施对河道进行治理,对于河道的治理还包括治导、疏浚、护岸等工程。除此之外,对于河道的治理不仅要使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用水需求,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水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河道治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河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并应用到实际治理河道的过程中,极大的推动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这对于推广我国的河道治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质量以及改善河道水体的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1]。
当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工作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控制污染源进入水体,另一方面是要净化河道水体,从“防”与“治”两方面双管齐下,以达到有效治理河道的目的。控制污染源主要是指对河道沿岸的所有排污口进行排查,禁止所有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进入河道。目前能够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等,这些污水都需要经过相应的处理,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到河道。而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就是指要对河流的水质进行提升,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需求,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2]。
二、河道治理技术概述
(一)异位联合处理净化技术
异位联合处理净化技术是一种治理河道的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水体污染物的不同进行异位处理,将污染物移出水体,该技术具有占地小、处理效率高、净化效率高、处理水量大、移出的污染物含水率低等优点,但是这种技术需要有电气设备和药剂的支持,如果长时间使用则会产生较高的费用。
(二)生态药剂处理技术
生态药剂处理技术在河道处理中不占据主要地位,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技术主要用于预防突发水污染事件或者应对河道水体中已经发生的难易控制的污染情况,在这种技术中常用的生态药剂主要有除磷剂和脱氮剂。除磷剂一般用于除磷,同时对于胶状体和溶解性无机磷含量较高的水体也有非常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还有可能发生二次污染,因此一般不用于饮用水源地。
脱氮剂能够较好的处理污水,同时达到深度除氮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效果好、效率高。
(三)高负荷泥水分离技术
高负荷泥水分离技术主要是用来降低水体中淤泥和悬浮物的含量,从而达到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的。超磁水体净化技术是其中一种,这种技术是将不带磁性的污染物在赋予磁性后利用超磁透析设备进行固液分离,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该技术在应用时所需时间短、效率高、效果好,但是设备运行的成本高、需要投资较大[3]。
(四)微生物处理净化技术
微生物净化处理技术是在传统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上衍生出的适合河道处理的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新技术,包含多种技术手段,生物促生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生物促生技术就是通过向污染的河流投放解毒剂,以降解污染物中的酶、有机酸、微量元素等,降低环境中的毒性,使其能够完成自然降解,但是这种技术的效果并不明显,一般用于轻度污染的河道治理。
(五)生态体系综合净化技术
生态体系综合净化技术是以微生物处理为主、培养多种污水处理菌种,与微生物生长培养所需的软硬介质载体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生物稳定塘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稳定塘技术是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将被污染的水体在类似池塘的设备中进行停留,通过生物的代谢活动等降解有机染物的修复技术,适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河流以及氮、磷等污染物,但是效率较慢。
(六)强化增氧技术
河道水体水质的好坏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息息相关,同时河道中微生物、动植物的生长等都离不开溶解氧,因此对河道水体进行增氧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举措,其技术包含多种,太阳能增氧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太阳能增氧技术主要以光伏增氧机进行,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这种技术不需要耗费大量能源,也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且不会造成污染,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技术。
(七)动植物净化技术
动植物净化技术是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水生植物净化和水生动物净化两部分。水生植物主要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耐湿乔灌木等,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和虾类等[4]。
三、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河道治理技术种类多样且各有特点,其使用的范围、污染程度等都不相同,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河道水体的实际污染情况等进行合理选择、使用,如异位联合处理净化技术的处理效果好、效率高,那么一般适用于中小型河道的局部流域治理,并且当前我国已经将河道治理的新技术应用于实际河道水体的治理中,如杭州市江干区孔家河下沙段,通过应用生物浮岛及动植物净化技术后,水质有所提升,污染指标也达到正常标准。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河道治理的需要,我国的河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且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但不同的河道治理技术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河道治理的实际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治理河道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或者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8(24)
[2]缪创业.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节能,2019,38(06)
[3]卢新平.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1)
[4]吴婧,钟翔锦,徐新.微生物中试技术治理氨氮超标河道的研究[J].江苏水利,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