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环境管理策略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陈华阳
[导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离不开各位人员的参与,
        陈华阳  
        东莞市京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离不开各位人员的参与,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对环境管理提升关注度。当前我国还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环境管理的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管理;环境问题;策略
        1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环境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指的是从国家发展的大层面上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提升环境治理的力度,降低环境污染的概率,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来看,其指的是将可持续发展提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种树”,使后人能够乘凉,并为其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而不给后人留下遗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尤其是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而环境管理则是从环境层面上做好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动环境的良好保持,其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带来较大影响。如果环境管理工作做的较为科学,能够对各个地区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那么就能够降低污染,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如果环境管理工作做的不科学,面临着较大的环境污染现象,那么就会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因此可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环境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
        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推动。环境管理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框架下开展行动,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制度等都会对环境管理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双方是处于同一条战线上的,目标都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管理涉及范围相对更小,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体系,并形成自身的小体系、具体制度等,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不可孤立的关系。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 环境管理法律规范缺失
        我国经济是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的,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相同,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所以需要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措施,并从法律规范上为相关主体有效开展环境管理提供指导。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法律规范都较为滞后,其中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国家的现实发展情况,难以满足环境质量有关的需求,也不能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环境管理提供指引,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影响。同时,环境管理并非独立个体,需要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融合,共同发挥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现有的制度却存在较强的单一性,难以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融合起来,这对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作用,最终产生的后果就是政府在开展宏观决策的时候难以充分对环境保护进行分析,相关责任机制的落实也面临着重重障碍。
        2.2 环境管理监督力度较低
        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个主体的参与,包括企业、居民等,其中企业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体,其生产过程是否规范、有无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等都会影响环境管理效果。当前虽然我国政府对环境监督提升了重视度,并完善了有关监督体系和监管小组,从多方面出发来开展环保工作,但是整体来看对环境管理监督的力度依然较低。比如一些企业长期排放有害物质、污水等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但是政府部门却并没有对其进行大力管理,导致这些企业“落网”于政策、制度中,肆意妄为。还有一些地区政府部门虽然对环保较为注重,但是所采用的环境管理方法并不科学,比如没有做好对企业环境监督的保密工作,在到企业检查之前流露出有关的信息,导致这些受检查企业提前关门、暂停营业,而且在检查过之后又偷偷开始生产,环境管理效果不理想。


        2.3 环境管理缺乏公民的大力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情,也是各位居民的事情,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我国政府当前虽然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管理等较为注重,但是往往是从企业、机构等层面出发来开展这项工作,并没有为居民大力普及有关的知识,缺乏环境管理有关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居民难以体会自身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主动配合相关人员开展工作。
3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管理的策略
        3.1 健全环境管理法律规范
        第一,我国政府要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对环境管理法律规范进行健全和完善,将传统规范中不科学的内容摒弃掉,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使环境管理法律规范更具有操作性,为相关主体更好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第二,要将环境管理与各领域有机联系起来,比如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等融合在一起,从更为广阔的层面出发来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在建设各领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保护的考虑。第三,建立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其决定了环境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当前虽然我国有关的法律规范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进行了规定,但是其内容却较为滞后,与各地区现实发展情况不符合,缺乏操作性,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对这一内容进行改革,使地方政府明确自身的环境保护职责,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国家还要适当对地方政府放权,使地方政府可以在对地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及时调整环境管理有关的措施,提升环境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加强环境管理监督
        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各个区域的环境会相互转化和影响,所以要想提升环境管理的效果,就不能放弃每一个区域,要对每一个区域进行系统分析和管理。对此,各个地区政府可以派相关的环境管理小组,采用排查式的方法对各个区域进行排查,一家一户进行调查,明确各个区域各个企业的具体生产范围、运行流程等,做好记录,明确其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并及时进行复查。同时,还要对检查的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突击检查方式、迂回检查方式等,不为污染企业留准备机会,及时发现污染及时督促治理。还要提升惩罚力度,使那些屡教不改、长期污染环境的企业付出惨重代价,杜绝重复犯错的心理。
        3.3 加强宣传,引导公民参与
        为了提升环境管理的效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引导公民参与到其中,对此政府可以采用互联网宣传教育的形式来强化环境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鼓励民众参与进来。还可以对任务进行划分,由各个区域的负责人负责本区域的宣传,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传播宣传内容,使更多的人员明白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另外,还要构建奖励和举报机制,鼓励公民举报污染主体,并在核实之后为举报者发放奖励,更好地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
        4 结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环境管理的压力更大,虽然当前环境管理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政府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公民参与力度的增加,环境管理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秋红,黄鑫.农村环境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01):54-61+91.
        [2]马文超.经济业绩与环境业绩的因果之迷:省域环境竞争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影响——基于“宝钢”与“鞍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6(05):71-78+96.
        [3]沙占华.生态文明建设:机遇、风险与机制构建[J].理论月刊,2015(12):31-35.
        [4]胡新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金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生态文明,2014(01):7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