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玉鑫
哈尔滨站综合车间主任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安全风险管理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及要点,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分析哈尔滨站现有的安全管理现状,查找出了哈尔滨站在安全管理上的不足以及困难,结合哈尔滨站的安全风险隐患,制定出哈尔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树立通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保安全的信心,保证哈尔滨站运输安全成果。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点;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1、安全风险的有关概念
安全风险是指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铁路交通事故及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各种因素。参照历年来发生的各类事故以及全路发生的典型事故,发生的各类行车设备故障,日常检测、监控、维修、检查等安全重要信息,危及和影响运输安全的各类问题四个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出的项点为安全风险点。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辨识研判,确定安全风险点,对应制定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达到消除安全风险或降低安全风险危害程度的全过程。
2、安全风险的分类
根据对安全影响程度不同,将安全风险点划分为四级,即A、B、C、D级;根据安全风险点控制层级也可划分为站段、车间、岗位级安全风险点。
A级:指安全风险程度高,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需要果断采取措施解决的风险项点,具有突发性、源头性或系统性的特征。
B级: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的风险项点,具有易发性、阶段性或子系统性的特征。倾向性问题等方面确定。
C级:指安全风险程度一般,可能导致的后果较大,需要适时采取措施解决的风险项点,具有局部性的特征。
D级:指安全风险程度较低,可能导致后果较小的风险事件,需要采取措施解决的风险项点,具有个别性、渐进发展性的特征。除上述A、B、C级以外的各类安全风险点。
二、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1、做好与既有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要使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规范。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已形成以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控制、安全考核和安全保障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做好与现场安全控制的有机结合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人员,加强对站改施工、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停留车防溜、旅客乘降组织、货运作业、劳动安全、季节性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关键作业环节盯控,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确保车站现实安全稳定。
3、做好动态调整,与现实安全重点及季节性特征相结合
在日常工作中,将安全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工作重点、主要矛盾、重点特征,适时优化,及时识别、研判、调整安全风险,不断补强防范和控制措施,扎实抓好防范和控制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安全风险全面防控能力。
三、安全风险管理总体要求及目标
1、车站安全风险管理总体要求
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和动态控制,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强化安全风险的超前防范,实现“关口”前移。突出对客车、列车、旅客、调车、劳动、路外、防火防爆、货运安全和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的有效控制,初步建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用有效、考核到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践行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的过程控制核心,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站现实安全稳定。
2、车站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六消灭,一兑现”:
消灭铁路交通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消灭火灾、爆炸事故;消灭责任职工轻伤及以上事故;消灭责任旅客伤亡事故;消灭责任路外伤亡事故;消灭责任货运事故;兑现安全目标。
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目标:建立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制度,完成各层级安全风险的识别、研判和确定工作,制定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建立车站、车间级安全风险控制表,建立各管理岗位和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
第二阶段目标:完成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安全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目标:组织对各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调研,树立典型示范车间、班组,总结和交流安全风险管理体会,理顺和统一安全风险管理思路,部署车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求。
第四阶段目标:基本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安全基础全面夯实、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现实安全得到保证。
四、哈尔滨站现场作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提示
1、人员思想存在的安全风险
因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改工程等原因造成部分岗位调整,势必导致相关部分人员思想波动,作业标准有所下滑,要求必须做好思想疏导的同时,强化对即将撤销调整岗位的作业期间的现场控制,强化作业标准执行,真正落实“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确保现实安全稳定。
2、施工安全方面的安全风险
施工前必须强化施工方案的核对,掌握正确的施工影响范围,制定出合理有效地控制措施,施工行车组织办法严密,落实“三级审核”制度要求。对于涉及轨道车运行的必须绘制轨道车运行经路途,明确办理过程,施工时的轨道车开行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运行。
3、现场作业方面的安全风险
针对车站担当的货运乘务列车,由于人员对乘务作业不熟悉,存在很多大的安全风险,上述列车必须加强现场控制,客运重点组织,及是提示提醒,运转助理值班员必须强化发车条件的确认,遏制安全风险,减少安全隐患。运行图进行调整,要求北运转、站调及相关作业场所做好文电、命令的核对,提前掌握,及时通知,正确办理,注意方向,避免出现差错;做好动态风险的提示提醒,确保万无一失。
4、路外安全方面的安全风险
现场作业人员严格落实百米安全责任制,随时清理视野范围内闲杂人员,构建路外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环境。必须把好所属区域内各门各口的管理,严格杜绝闲散人员进入站区。
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强力推进干部安全包保责任制
不断完善“车站班子包车间,车间干部包处所,专业干部包区域”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包保体系,按系统、车间、区域、班次、作业类型等实施分工包保,建立由安全、技术、教育科包运转系统,客货、劳人科、办公室、党群办包客货系统的包保网络。全面负责所包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作业安全、劳动安全、路外安全、客货工作、职工教育及人员管理等工作的指导。
2、建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坚持常态化研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紧紧盯住问题、全力解决问题,形成闭环管理。建立安全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全面收集和掌握全站每日行车概况、两违信息等情况。实行车站、车间安全风险问题等级管理,建立安全风险问题分析机制,及时筛选各类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层级、分岗位找准安全风险点和风险源,形成规范的风险控制数据库。
3、完善运输安全基本管理制度
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临时办法、机制,逐步纳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哈尔滨站干部包保管理办法(试行)》、《哈尔滨站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哈尔滨站工作质量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等机制办法,使安全基本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将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和方法融入其中,有效提升全站整体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