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罗少翠
[导读]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型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它借助于
        罗少翠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  广东 惠州 516211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型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它借助于对人为活动的科学分析,将个人因素融入环境因素之中,围绕环境变化的具体影响展开探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帮助环保部门能够针对各项潜在环境问题作出反应。通过科学的评测,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意见,确保项目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促使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本文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保;创新

        当前,在《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推动下,公众的知情权逐步得到保障。从整体上看,公众参与机制关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上层建筑。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与科学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通过积极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意见,促使环保经济与环境效益获得最大化,项目设计与规划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使环境评价影响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价值
        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确立,针对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吸纳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进一步增加环评的公正性。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建设立足法律的实施基础,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展开实施,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的合法权益。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除了能够有效实现对环境污染的评估,还能够为生活环境提供可靠的防治策略。帮助社会公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民环保的目的。充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提升环保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使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认同。
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历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推进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引入公众参与工作制度,能够构建全面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环评工作管理制度不足
        当前,一些企业受利益的影响,弱化了环评工作的监督性,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判机制不准确,获得的评价结果也不顾科学和真实。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者在自主管理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综合素养较低、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缺乏积极性、管理制度不严谨等等。
        (2)公众参与缺乏积极性能
        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之中,体系、机制和制度是影响环评工作具体实践的重要导向。在环评工作中,受众应该保持广泛参与的发展理念,通过组织公众积极配合和参与,推动环评工作实现顺利的开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众对于环评工作的认识普遍较低,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环评工作。而在环评工作宣传路径,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环评工作影响力不足,难以得到创新发展。
        (3)评价机制不注重时效性
        受各项环境的影响,企业在实施环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缺乏时效性是环评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项目完成建设后,实施环评工作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大型项目建设的初期,企业应该同步开展环评工作,但是许多企业环评工作上往往较为滞后,容易削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环评工作存在困境,环评服务的价值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4)参与主体和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对于评价公众参与的界定范围比较模糊,法律的条文虽然起到深度的指导作用,但是并未对环评工作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进行清晰界定。在参与主体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主体仍然不够明确,甚至是环境保护对象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导致公众的参与程度偏低。在参与方法上,传统的纸质版调查问卷的形式,难以吸引受众参与,对反馈信息的吸收和汲取较为单一,导致调查结构不够全面和客观。


        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强化措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扩大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因此,在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强化上,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
        环保新形势下,环境预防和保护工作的推进需要以社会力量为保障,为有效开展环评工作建立完善的社会参与体系。
        第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大众环境保护评价意识。使我国环保职能部门、企业、受众,能够明确认识到自身利益,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品质,逐步引导大众融入环评工作,使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工作制度奠定基础。第二,政府环保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行政职能,认真梳理和评价公众提出的相关意见,从不同的方面,为环评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率,继而结合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纳公众意见,达到专业意见和大众意见的有机统一。第三,提高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积极性,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受众在网络上建立宣传环评交互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认识,达到对环评工作的合理融合。
        (2)构建高效信息公开方式
        环境治理工作参与机制中,最主要彰显的权利就是“知情权”。因此,在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上,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保障。
        在对环境的保护上,通过建立信息公开的制度,加强对公众知情权的保护和实现。要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确保企业能够实现信息的公开。在信息公开方式上,构建多元化的公开模式。第一,利用网络平台,使企业网站、建设项目和所在地公众媒体,进行对环评意见的整理和吸纳,增进环评工作的时效性。第二,利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宣传场所,以公示、公开、征集等形式,使建设项目中能够充分吸纳广大受众。第三,通过组织以网络、电视、广播、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式,进一步加强对传播媒介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定向传播信息的优势,使环评工作能够被更多的受众认同。
        (3)完善环评机构法律监管
        结合国际化环评技术存在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环评意见征集工作。根据环评项目的自然环境、合理规划项目,严格惩处工作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建立完善的规范化诚信制度,完善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内容,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整体工作中,确保公众能够具备充分行使知情权。
        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公众的权利和义务,使科学的环评机构法律监管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充分保障公众的权利和业务。确保公民能够充分实现知情权以及监管权。
        (4)做好环评工作的责任界定
        要先更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重视控制距离的界定。在控制距离上,科学划分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控制好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工作人员应遵循项目所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范围。坚持公民生命健康,控制污染指数原则,在卫生防护距离的划分上,将有害物质排放界和敏感环境之间的便捷距离控制到最短。除此之外,还包括规范噪音界定、安全防护界定等等,立足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征集广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意见,从而进行更好的改进和优化。
        4 总结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对环境问题的科学预见和环境污染防治创造了一个便利的条件。通过深入推进环评治理改革,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脉络,能够进一步规范环评制度,为地区环境的发展注入源动力,使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体系构建更加健全,发展目标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马辉.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8,30(09):14-15.
[2]韩鹏,高崇.浅析环保新形势下环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7):121.  
[3]罗文燕.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J].法治研究,2019(02):60-70.
[4]邱纪侠,刘晓刚.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