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导图:幼儿项目学习的思维可视化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3期   作者: 张森
[导读] 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概念在实际的发展过过程中是一种相对前沿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到教学领域中来的,
        张森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一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52
        摘要: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概念在实际的发展过过程中是一种相对前沿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到教学领域中来的,思维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儿童思维发展、增强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可视化的形式来准确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通过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思维发展,使得科学活动的节奏得到一定的控制。针对幼儿的学习的效果,对科学活动的形象化的程度做出预判,对科学的活动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教学思维的可视化手段,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地开展,使得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有效地促进科学思维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幼儿园学习;设计;实施;总结
        学科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思维工具,可以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课前教师可以使用主题思维导图设计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思维导图课件展示知识的结构和思维的可视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课下,学生可以运用学科思维导图高效地整理知识、解决问题、进行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幼儿项目学习的思维可视化在教育的发展中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性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提倡视觉的思维教学的原因分析
        思维可视化是思维方法等以图表或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体系上午设计结合很多的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能够被更多的人应用。
        “思维可视化”引入后,教学重点将从“知识层面”转向“思维层面”,促进或迫使师生共同思考,相互共鸣。师生的思维能力将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发展。在这个可见的“知识加的工”过程中,学习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训练。这样不仅“学透”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设计与实施
2.1 空间可视化
        深化学习环境。楼梯和走廊是幼儿园常见的公共环境,也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的资源。针对过去的课堂中所出现的支离破碎的无序的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改善。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构造层次发展的每个主题的想法,并将儿童的心理地图与每个主题开始时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结合,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有帮助的形式,有一个整体感知的学习内容中每个主题的视觉环境,使得每个部分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都有清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上下级的概念。目标明确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的目标。在引导儿童绘制相应的心理的地图的过程中,应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得儿童的思维能够深入的思考和想象,从而保证儿童持续探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儿童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究的欲望。
2.2方法多样化
        及时和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应在充分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儿童适当的心理支持,以不同的方式提供适当的帮助,激发儿童持久的学习动机。信任孩子,学会等待。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孩子天生就有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能力,学会适当地等待,并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孩子。在班级的活动区有很多玩具。每次老师都需要帮助孩子们整理。如果教师在活动区域的墙上贴一张玩具分类的“半成品”心理图,让幼儿比较活动区域内的玩具后,自发完成心理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会了玩具的分类和储存方法。
        教师应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给予适当有效的指导,搭建儿童心理成长的舞台。例如,大班儿童掌握了画圆图的方法。

当学生需要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时,教师出示十字泡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的特点,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初步了解图式的作用,并在头脑中构建基于比较策略的“思维结构”。这种抽象的、内隐的“思维结构”虽然不能作为客观知识被儿童认识和理解,但它会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沉淀在儿童的头脑中,并应用于比较学习领域。在完成“比较学习”任务时,幼儿会自发地用这种方法画出以动物、植物、人、日历、时钟等为主题的心理地图,并能够借助图表进行相对有序的语言表达。这一过程是一种基于“结构迁移”的深度学习,使得更多的小朋友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2.3成果的实际应用
        儿童在学习活动得的知识或经验,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固化为有效的学习成果。因此,能否举一反三,传递新的知识和经验,也是衡量儿童学习深度的重要指标。
        在幼儿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概念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质疑,帮助幼儿进行开拓思维,使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以及相应的联系,构建概念的网络。比如是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心理的地图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在理解绿色有叶子的蔬菜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区分开,当悄悄地把三种绿叶蔬菜、香菜、生菜进行混合的时候。当孩子们在进行相应的观察的时候,他们很快在其中能够蔬菜与原来的种植蔬菜建立相应的认知方面的联系,从而使得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准确地完成相应的判断。
        孩子的深度学习还体现在他们是否有能力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我想上小学”的体验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小学生之间偶尔会发生冲突和冲突。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用心地呈现出来。在小组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每个小组的心理的地图进行质疑,不断地推翻之前的方案,然后重新进行相应的构建,最终从孩子的角度得出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样开放、质疑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在面对冲突时,孩子能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解决相应的冲突,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4思维可视化策略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将每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绘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图,通过不断的提问激发自己的深刻思考。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对家长进行思维可视化的培训,鼓励家长支持和帮助孩子将学习结果设计成思维导图,成为孩子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合作者,给予孩子优质的陪伴。探索基于思维可视化策略的儿童深度学习路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享受心灵成长的阳光。
三、小结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有机地整合思维可视化技术与独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对接和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从概念层次模式层面,从模式水平方法层面,和从方法层面内容改进变换,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使我们的课堂从知识课堂向思维课堂转变。
        思维可视化的发展和进步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克服其中的困难,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等付出一定的努力,教师终身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提升,进一步找到新的突破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思维可视化”才能像种子一样在课程改革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得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俐俐.幼儿数学与数学思维广阔性的培养[J].儿童发展研究,2020(01):37-42.
【2】孙润江. 幼儿园中班创意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3】李娜.从“模仿”到“创新”——玩转七巧板,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96.
【4】金夏娟.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2):52-55.
【5】倪雅倩.试论幼儿园的微课三维教学策略[J].才智,2019(35):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