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3期   作者: 王彦宏
[导读] 在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小学阶段,因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是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见识不足、生活实践经验少等问题。
        王彦宏   
        禄丰县中村乡小学   云南   楚雄  651200
        
        摘要:在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小学阶段,因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是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见识不足、生活实践经验少等问题。对语文教材中的词句、片段等掌握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针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探索。
        在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言障碍(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转换);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教学过程角色颠倒,学生盲目接受一切新知识,不便于理解和消化;教学手段单一化、形式化,重作业训练,轻语文整体感知能力,这些都制约着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在民族地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与当前教育综合改革不相适应的几个问题:
        1、在教材上,语文的教材内容和试题难易程度与内地相同。因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语文普遍存在这语言障碍、具有一定的迟缓性和滞后性,因此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因为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导致语文存在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答案为目标,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到成绩评价,形成了一个孤立的体系。不少民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课文,推敲课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视各种《教学参考书》为宝典,照搬照抄,结果课堂死水一潭,总是培养不出语文的优生。
        3、从学生学习过程上看,语文学习是慢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观察、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阅读优秀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短期显效不明显,而民族地区的学生因语言障碍造成了普遍阅读理解能力差,动手作文能力差。因此学生往往把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不愿意在语文学习中花费过多的功夫。
        4、从民族地区教师角度看,由于受经济和教师培训条件的限制,现代化教学手段难以被大范围的运用。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几乎不能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更难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这种条件下,语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兴趣化、人文化、科学化日益受到重视,民族地区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日渐增多。犹如春风般唤醒了民族地区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灵感源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无疑为我们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教学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为构建新的语文教学环境,适应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秉承传统,弘扬优秀文化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大使用力度。在少数民族地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依托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我们日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语文教学,为语文的学习和传承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我们弘扬优秀文化,提高语文素质,秉承优良传统,往往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教法上,借鉴和吸收我国古代教学的传统,特别是古代的诵读法,不仅是记忆,更多的是在诵读中有想象的空间,在诵读中记住优秀的作品,陶冶高尚的情操;我国传统中的赛诗会、对对子,成语接龙游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游历名山大川的学习方式,让诗文与美景相互交融,作文能力和精神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内容上,教师要利用当前新课改的大好机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化精品。推荐和介绍学生阅读课外必读篇目,常常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培养民族学生本色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
因地制宜,把教材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表现自己,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取自信,追求新的成功。从而体现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结合本地文化实际,创新教学模式。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语言的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目前照搬内地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多推广符合本地区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口语、文言文、诗词的教学,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挑战是比较大的,这时候可以采用先翻译成母语或与母语中的案例进行对比的方式,为学生接触汉语知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三、强调语言交流与心灵沟通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近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生怕自己讲不全面,从而导致课堂缺少灵活性和现场性,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很多学生把语文学习当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后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恶。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工作中,还应该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依托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汉语氛围。例如,可以参考学习英语的模式,积极构建“汉语角”,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利用周末、晚上的时间,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为喜欢汉语的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场所,从而达到快速掌握汉语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
        四、钻研教材,勇于创新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特别是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主动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这有别于传统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备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自我发现、自我重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老师、学生真正产生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创造潜能。
        总之,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还要做的工作很多,中华民族的振兴更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去探索。语文教师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应该以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以崇高的责任感完善自我,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接受优秀文化,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