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芹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郭家店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 莱州市 261422
摘要:幼儿园最新的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中需要重视科学教育,利用科学教育启蒙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意识,使幼儿表现出探究欲望和认识兴趣,让幼儿主动接触科学,爱上科学,感受科学学习带来的魅力。对此本文将以幼儿教育为例,尝试性探讨幼儿科学教育的思路和策略,旨在通过提高幼儿科学教育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幼儿对科学知识建立深刻认知、深刻印象,形成科学学习诉求。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学;方法
前言:科学本质是对自然生活的探索,也就是说科学课是非常有趣的内容。但因为科学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严谨性,所以科学课也是幼儿阶段很难保障教学质量、教学进度的学科。幼儿科学课堂上经常能够看到幼儿要么表现的漫无目的,要么表现的草木皆兵。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因为课堂太过开放,所以幼儿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好,也有幼儿表示很难理解,过于严谨让自己担心教师的提问。为了改变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立足幼儿成长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制定教学对策、教学方法,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意识。
一、丰富经验与知识提高科学课教学效果
幼儿年龄小,课堂自制力甚至不如小学生,对此上好科学课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上好科学课,需要教师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处理教学要求。教学前,教师需要先自己了解知识,并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主动学习知识,对知识建立深层次理解。如学习纸的时候,教学前,教师就需要认真备课,自己先了解纸的特点。教师在活动前,需要提前准备好不同类型的纸张包括写字用的纸、宣纸、硫磺纸。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探索和尝试,摸、折、撕,随后放在水面。幼儿用这样的过程了解了不同纸的特点,并动手尝试中感受到了科学课学习的快乐,每个幼儿都在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
二、巧用材料彰显科学课魔法特性
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合理使用材料,发挥材料的辅助性效果与作用,这是必要性条件。科学本就源于生活,科学教学中所用的材料自然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也就是说,废物利用是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有效思路和尝试方法。通过改造的方式,让原本没有使用价值的材料重获生命、重获新生[1]。比如筷子和品客的薯片桶就可以制作一个天平。将塑料球、绳子与塑料袋组装到一起可以变成降落伞。回形针、磁铁能够制作成指南针。以上材料的使用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的魅力,原来生活中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材料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本领。此时每个幼儿都有形成主动探索欲望。幼儿在认真观察中,思维得到活跃和开发,幼儿开始独立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又一个作品。
三、灵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幼儿科学课教学需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应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提问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仍旧以学习纸知识为例。在判断哪一种纸的韧性好、力量大的时候,此时教师可以将材料如餐巾纸、报纸、牛皮纸交给幼儿。
不出意外,韧性答案应该是牛皮纸>报纸>餐巾纸。可现实却是,幼儿在使用这些纸张材料提取重物的时候,有些幼儿手里的餐巾纸受力效果远超牛皮纸,此时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哪种纸性能好的时候,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出困惑的态度。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能够用餐巾纸和报纸提取重物。此时幼儿开始了思考,不一会纷纷给出答案:因为技巧。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总结餐巾纸能够提取重物的技巧,这时候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尝试,有的幼儿选择将纸巾拧成麻花,也有幼儿选择剪短餐巾纸让受力距离更短。每个幼儿都在这样的过程中思考,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2]。简简单单的一堂课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聪明、小天才,这样的过程让幼儿表现出了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与明显。
四、立足幼儿兴趣开展科学课塑造幼儿习惯与品格
教师在科学课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把握幼儿的特点与性格,赋予科学课魅力与趣味性。这样幼儿才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所有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有故事听幼儿就会表现十分投入。讲故事是非常好的知识学习方法,幼儿愿意接受知识[3]。比如科学课中让幼儿了解自身消化系统是很重要的内容,考虑到幼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看绘本故事,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播放动画片,或者组织幼儿看绘本图书的方式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幼儿在趣味的画面中表现出浓厚学习热情,每个幼儿都有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和观察。
幼儿科学课教育需要赋予课堂活力与魅力。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内容以外,还要教师充分理解科学、了解幼儿性格特色。平时教师需要多观察、多思考,用这样的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创建开放课堂、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幼儿有亲自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课堂充满了挑战。课堂上的困难可以让幼儿形成挑战欲望。只要给予幼儿一定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亲自探索,幼儿就有机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知识体系。
五、探索自然形成感性认知
幼儿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观察,有了观察的过程,幼儿才能够形成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的理解,明白生活的魅力、科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和世界紧密接触、紧密衔接。此时幼儿就能够从大自然的探索中汲取经验、收获知识。在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捕捉和观察幼儿头脑中闪耀的智慧火花,在因势利导中激发幼儿科学欲望和好奇心,予以幼儿足够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让幼儿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观察、探索。此时每个幼儿都能够形成科学好奇心,教师需要予以幼儿对应的鼓励、支持,让幼儿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形成观察习惯、分析意识。使用自己的感官具体、生动、直观认知世界和自然,这样幼儿才能够形成丰富的认知。如幼儿发现雨后天空中会有彩虹,下雨前燕子会在低空飞行。教师组织幼儿在野外散步的时候,幼儿发现,蜜蜂并不仅仅只围绕我们所熟知的花朵周围飞行,同时也在许多植物周围飞行。幼儿感受到了自然变化,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
结语:新课标让幼儿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条件,幼儿教育需要重视教育模式创新。教师需要立足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涵,这样才能够活跃科学教育,赋予科学教育魅力。
参考文献:
[1]陈佳黎.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15.
[2]管晓玲.微课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11.
[3]王立晟.核心素养下幼儿科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教育,2020(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