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霞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乡幼儿园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来讲,也随之在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教学理念的时候要同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多进行自我总结。在进行幼儿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对具体学习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对于幼儿学习来讲,探究不但是具体的学习目标,而且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幼儿在学习幼儿的时候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对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亲身经历,同时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幼儿;探究性学习;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关于幼儿教学明确指出:“幼儿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对逐渐接触的世界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希望通过的自己的学习、观察等等将这些未知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探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大多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进行幼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将幼儿探究机会提供给学生,设计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两个层次的需要。结合幼儿课本进行的幼儿活动要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飞速发展的多媒体体电教技术,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课程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性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价方式,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结果。
一、借助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探究自我学习习惯
幼儿园孩子大多在3—6岁,在3—6岁幼儿这个阶段的身体以及心理上都不够成熟,游戏就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区域性游戏能够较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借助于相应的教育资源,通过集体、分组或者个别的各种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区域性活动有着自由多变、可操行性等方面的特点。幼儿能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一些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有着比较频繁的交往。幼儿为了完成这个主题结构游戏,彼此间必须要进行共同的商定与相互合作,才能将游戏的内容较好地完成。比如将幼儿分成几个组,让幼儿们共同完成一幅“阳光 大海 沙滩”图。相信每一组的幼儿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只有小组间的幼儿一起探讨,共同商议,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幼儿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会逐渐增强分工意识,同时也可以逐步提高合作意识。
二、在集中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交往的能力
如果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动机,才会主动同其他伙伴进行交往,不会成为旁观者。幼儿只要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快乐,才能进一步进行交往,而集体活动由于涉及到较多的人,会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找到一些愉快切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分组活动,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兴趣和情感,共同完成共同的需要和目标。比如可以构建“快乐的动物园”、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的新房设计”等等。幼儿通过合作,共同来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幼儿在同伴们的交流过程中领略到完美作品的魅力,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最终让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得到培养。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交往,需要进行充分的引导,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孩子自由、广泛的交往,帮助孩子真正体验交往的快乐。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叫王晓明,这是一个非常调皮好动的孩子,年纪小但是总是喜欢欺负别人。在集体活动中,王晓明又将他的小组员推到在地,孩子大哭起来。孩子向老师告状,并且说以后永远也不会和王晓明玩了。作为教师,就要做好相应的引导,一方面是对王晓明进行说服教育,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要对小组员做好相应的引导教育,让他学会原谅别人。进行说服教育之后,可以试着让王晓明给小组员道歉,然后让他们一起游玩,从而增强彼此间的情感。
集体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团结自信,力争上游之心,教师只要在活动过程中起好相应的引导作用,找到相应的切入点,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三、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探究自我管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孩子的动手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只有充分激发孩子的动手积极性,创设相应的动手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动手过程中的成功喜悦,以此激发孩子的动手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建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孩子的心理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尽量多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由于孩子的个人情况是不相同的,教师在创设活动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孩子一步步进行相应的操作,逐步获得成功。当孩子做成功一件事之后,就会从中体验到做事的喜悦,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来。
四、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孩子探究独立生活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就要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方面着手,最大程度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要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年龄较小,很多孩子连衣服都不能自己穿,当中午休息之后,不少孩子都坐在床上等待老师为他们穿衣。如果这样的小事都让教师代劳,不但会耽搁后面的教学时间,并且会让孩子养成依赖性,无法提高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当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可以一步到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但是效果不够明显。我又手把手教他们,但是很多孩子都不愿意配合,效果也是不够明显。我在回家之后就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将孩子穿衣的步骤与儿歌结合起来,编出一首符合孩子实际的穿衣歌曲,并且将清楚的图解穿插在其中。在第二天课堂上,我就将这首歌曲向学生展示出来。同时邀请在平时生活中能够独立穿衣的同学上台了培养做穿衣表演。歌曲如下:“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孩子对这首歌曲不是很理解,但是他们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同学的穿衣表演很专注,多唱几遍之后,就理解了穿衣的具体步骤。在中午休息之后,我来到孩子睡觉的房间,然后给孩子们唱这首儿歌,孩子在我的歌曲声中慢慢开始穿衣,?在很短的时间内,孩子们都比较规范地穿好衣服。从此以后,这个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在每次中午休息之后,我为孩子们唱歌,孩子们穿衣服。慢慢地,在午休之后,我一走进房间,孩子们就会自己唱歌,然后迅速地穿好衣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最有效的解决,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积极构造符合孩子生活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多给孩子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万鹏;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北京[M];科学出版社;2017年;
[2]刘曦旺,涂丽丽;幼儿教育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第6期;
[3]蔡多芬;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