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3期   作者:利晓端
[导读] 数学是一门尤为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数学问题能够通过多种角度的思考与分析把握问题核心
        利晓端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徐溪小学   5141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尤为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数学问题能够通过多种角度的思考与分析把握问题核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的融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构建,以此为基础不仅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予以更多支持,而且对综合素质提升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概述
        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关联,强调在知识学习和问题分析过程中多动脑、多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而且创新思维更鼓励学生养成质疑意识,多提问题,多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更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举一反三,知其表里,增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就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而言,还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主导课堂,虽然融入一些新教学方法但并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能力提升都造成一定的阻碍,亟需探究有效改进策略。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增进思维转变,培养创新助力
        学习思维转变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助力,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教师应格外注重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转变,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更能深入分析和探究,增进创新思维能力建设。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入手,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情况,很多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看待问题常没有既定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借助一些数学问题,借助一些典型的数学知识点应用,让学生对其加以抽象,逐渐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从逻辑思维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助力。
        比如在数字规律学习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如设计“2、4、6、()、10、()”的简单规律问题,学生在进行具体分析中能从其过2进项变化中掌握规律要点,随后教师可使其数差增大、问题复杂化,如“3、7、()、31、63”中就包含不同的运算法则,教师要让学生从各数间值的表象变化转移到量的运算变化,明确其中加法与乘法的交互运用,使学生在分析中能逐渐从逻辑思维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值的推算和大胆假设准确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予以支持。
        (二)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求异思维
        不同学生在同一问题分析中常会从不同角度入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思维个性,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问题分析中求异思维顺利发展。求异思维简单而言就是在问题分析中不拘束于既定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式,采取截然不同的问题探究模式,得到新的问题理解与认知,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理解与学习经验自主探究,大胆猜测、假设和推测,开阔学生思维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对梯形面积进行求解时,就能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将问题交给学生,在没有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给定学生各项数值,让学生探究如何求其面积,有的学生就会立刻想到图形割补法,在规则梯形中增添对角线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再利用已知两边及高,按照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教师对此解题过程予以支持后,还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尝试新的方法,就会有其他学生尝试用补余法将梯形补充一个三角形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也能得出梯形面积;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学生都能求得梯形面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探究兴趣
        学习兴趣是增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融入一些兴趣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趣味性,使学生更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受兴趣影响,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学习活动,营造生活化学习情境,增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熟悉感,积极融入问题分析与探究,同时,教师也要从教材中走出来,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探究思维拓展,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生活学习与思考意识,实现创新思维应用的常态化,对其该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图形面积计算中,教师可从以往规则图形中走出来,创设一节特殊的探究活动课,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一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学生合作探究不规则树叶面积的测量,在这一探究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图形面积计算技能的理解能力,通过或割补或补余的方式对树叶面积加以计算,有的学生尝试将树叶临摹在1x1的网格中,通过网格的数量就能得出大致面积,而且结果准确度高于其他方法,这种趣味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四)创设问题关联,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引导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尤其广泛,小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有限,学习理解能力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靠其自身学习,也需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带动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要点,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师要先对学生学情有所把握,设计各种引导性探究问题,重在增进学生对问题和分析要点的理解,让学生获得新探究思路,而不是将问题的解答过程统统暴露出来,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后逐渐降低引导问题的深度,促使学生对探究思路进行自主分析,从而实现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层层递进。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学习中,学生就会对其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将划归思想融入其中,从一些简单的、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比如正方形,“如果在正方形中追加对角线,那么这个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哪两个图形的组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分割呢?”通过这种简单的问题引导,由学生自主尝试对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对角分割处理,正方形转变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也能通过添加对角线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在不规则图形中,学生就能以图形的切割为入手点,将其划分为不同图形组合,从而完成图形面积的计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建设就要多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个性,尊重学生在思维认知中存在的求异思维,并重视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想象,避免公式、套路对学生造成思维束缚,结合多种趣味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主动性,逐步增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积极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4.
        [2] 王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1):80.
        [3] 盛茂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