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3期   作者:胡爱华
[导读] 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中,设计理念的不同,自然也会让设计方式不同,但无论是何种方式,只要能够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胡爱华
        铜梁一中402560
        摘要: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中,设计理念的不同,自然也会让设计方式不同,但无论是何种方式,只要能够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值得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一试。对此,本文将会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进行探讨,以此达到不断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设计

        2012年,教育部就修订了所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新的《纲要》中,不仅专业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还更加针对性的规定了方法内容和具体形式。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能够在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中,直接体现人格健全发展的途径。对此,中小学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已经陆续的纳入进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在这样的纳入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首先就需要以学生的心理不同为依据,在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后,对不同层次的内容展开安排。其次,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分析法和素材体验法进行应用,让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和素材体验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1]。如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性发展下,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健康身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设计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和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在加工处理新信息时,对新经验展开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应该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对良好的主题进行选取,然后在对一定的素材进行选取后,在班级团体动力下,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念或现象理解程度的加强。
        比如,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多年来环境和各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学生所理解的“友谊”,就是上刀山下火海,能够对朋友提供不顾一切帮助的行为。在此种观念的驱使下,许多中学生哪怕看到身边的朋友和他人打架,也会不计后果的提供帮助,严重者甚至在看到朋友盗窃时,也会为其放风。如这般的情况,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建构主义,帮助学生重新建构自己对“友谊”的认知,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解下,对朋友提供正确的帮助,而不是放纵。如此方能在让学生纠正自己的行为,正确认知友谊,正确掌握友谊的做法时,也进一步的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认知行为主义
        在认知行为主义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首先就是破冰阶段,主要就是教师通过一些互动类的活动或者素材,对团体氛围进行活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2]。其次就是问题提出阶段,此阶段主要就是对学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类似的故事进行详细讲解。

接着就是问题的分析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教师对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设置,并利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的可能原因。之后就是问题的解决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和班级分享的形式,对能够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的适当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就是归纳总结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探讨出来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对一些课前准备的方法进行提供后,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此种方法。
        例如,许多学生在刚进入中学阶段时,都会出现无法适应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以学生的实际为结合点,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遵循后,对相关有效的应对方法进行提供,并指导学生在探讨过此类方法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三、实施人本主义
        在人本主义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应该是无限制的,其课程内容也应该包含情景设置、角色转换、自我表达和自我整合等部分。首先是情境设置,教师主要就是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一两个需要探索的情境进行设置,让学生能够进入情境展开探索。角色转换,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对“如果我是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又会怎么做”等进行思考。自我表达,就是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负性情绪和负向体验展开思考和表达,并在表达后对其背后的原因或故事进行分析[3]。最后就是自我整合,其主要就是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利用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对其他学生进行接纳和理解。
        就以“自我价值观探索”为例,许多学生总是会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评判,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展开评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主流价值观存在差异性观点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接纳,并利用课堂时间,让其对自我进行充分的表达。以此在加强其他学生对差异性观点的接纳度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效率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不同的设计方式,有着其特有的教学效果。因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该以对课程目标的考虑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基于学生的自我个性,对适合的设计模式进行选择和应用。如此让学生在良好的课程设计模式中,加强健康心理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句玲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创新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1):23-25.
[2]张云刚,马丽.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四种设计模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7):16-19,29.
[3]林育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09,(2):72.
作者简介:胡爱华,1993年 2 月,籍贯:重庆,女,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职务: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心理健康、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