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妮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国际邮轮与旅游学院 山东潍坊 261108)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标准是判断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型文件。然而,其定义及内涵在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本项目借助学校牵头开发山东 省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良好契机,基于“职业适任能力”这一人才培养质量落脚点,试图以此专业为例对课程质量标准内涵进行界定,并尝试构建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关键词:职业适任能力;课程质量标准;内涵;体系框架建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的主要途径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并最大限度提高其职业适任能力,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为确保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国家启动标准建设,教育部门从建立并完善各项质量标准体系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推进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落地实施。为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通过提出“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引领质量提升”的要求,对接各标准建设、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实施评价体系,全面推动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职业适任能力强的社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而作为实施教学、承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培养模式基本功能单元的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而课程质量应当遵循的标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课程质量标准的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国家各项标准的落实过程中,学校受山东省教育厅委托,牵头开发山东省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及制定工作。该方案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岗位适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基于科学、严谨及较为全面的调研分析,包括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等一系列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的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文件的出台,为基于岗位适任能力的教学过程该如何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然而,在后续跟踪调研过程中,用人企业反馈毕业生实际的职业适任能力表现所达到的程度与岗位要求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通过归因分析,我们将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归属于课程质量标准范畴。本研究试图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例,从与其他各标准差异与联系的角度对课程质量标准进行界定,以期初步构建该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同于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等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且统一的标准,对于课程质量标准的界定,国内外学界观点莫衷一是。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多聚焦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和课程评价研究等领域,而鲜有关于课程质量标准的专门研究。其中,澳大利亚基于“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通过制订全国统一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来保障其职业教育与培训。此体系主要由完善的课程内容标准体系、课程设计、认证和注册标准体系、课程实施条件标准体系构成,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高职课程质量标准的关注度始于近几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各项标准的不断推进,国内针对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的相关研究也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刘宗南(2013)在《教学型院校课程质量标准: 理论与逻辑建构》认为,课程质量标准是一定社会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课程质量的根本性要求和具体的人才质量规格。彭济根、朱旭等(2010)在《制订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六个要素》中从时代特征、教学改革等六个方面对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为科学制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丁春莉、孙悦、梁娟(2012)在《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重构》一文中提出了主要的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有课程的理念、课程的资源、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范立新、蒋胜永、黄龙军(2015)在《高校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新探》中认为,狭义的课程质量标准既应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建议等,这些内容总体上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类似,也应包括相应的课程评价,这是国家课程标准所不具备的。广义的课程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课程质量而建立的一系列教学文档、管理制度、过程监控、评价指标等各方面的总和。王宽仁(2015)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质量标准精细化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专业课程质量标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应将其精细化,即把专业课程质量标准精细到每一次课,给每一次课制定一个质量标准(这里称其为课堂质量标准),课堂质量标准是构成专业课程质量标准的基本单元。
纵观以上对高校课程质量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或是对课程评价的研究为主的阶段,鲜少从构成要素及指标等方面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建设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关高职的课程研究进一步受到关注,但针对高职层次的课程质量标准研究或论文少之又少。课程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急需针对高职教育目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持续改进的课程质量体系。
三、课程质量标准内涵界定
基于而区别于学界的各种观点,本研究认为课程质量标准应作为一种独立的标准与其他种类的标准有着清晰的界限划分。
鉴于此,在对其进行内涵界定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上文提及的山东省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四项标准进行功能归属分析。
首先,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的是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与教学领域治理范式的转换,可将其定义为描述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学习标准,以及相关课程设置要求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职业能力标准及课程体系设置。从功能学的角度可以将其更加明确地解释为: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某一专业的学生围绕核心职业适任能力应该学习的内容及达到的目标。其次,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对其进行功能归属分析,课程标准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引下,某一专业各类课程该如何开展教与学进行细化。再者,师资配备标准对应完成课程标准中各类课程教学目标所需的课堂教学实施者配比及应具备的素质,如公共基础课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数和职称、学历、技能等规范化及示范性标准。最后,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确定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各类课程教学目标所需的必要教学物质条件,包括技能实训室和实训设备配备标准及参考价格,汇总形成本专业实训条件合格标准、规范化标准、示范性标准的投资概算。换言之,师资配备标准与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分别从软件及硬件的角度为各类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力及物力保障,让学习者更加明确由谁教、在哪学的问题。
可见,从该学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到如何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软件及硬件开展教与学,以上各项标准明确了教学内容输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课程质量标准作为体现教学效果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从人才培养输出端的角度进行界定。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课程质量标准应定义为对学生在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后,达到的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所需职业适任能力的程度的评价标准。其内涵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学过程中师资团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可能影响课程质量各方面因素的评价,是从学校层面对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再评价的标准。 ?
四、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建构
通过以上界定,我们不难发现,课程质量标准是保障和促进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的重要依据。由于教学过程和普通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对其产品(学生)质量的衡量要基于但不能只依赖成绩,而应从更科学、合理、全面的角度进行评价。因此,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除了对学生所达到的职业适任能力程度这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教学过程的人力参与者即教师和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等物力资源参与者进行多维度标准建构。
基于以上建构原则,项目组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大量调研,归纳出了影响本专业毕业生核心岗位适任能力三点主要因素: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专业对客服务能力及职业认可程度,将其作为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核心指标下的一级指标。然后,根据我们对课程质量标准内涵的界定,分别从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条件三个参与维度针对一级指标进行了细化,明确了二级指标,从而初步构建了以下基本框架。
表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核心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学生、教师、教学条件三维角度)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核心岗位适任程度 英语语言应用程度 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及交际的熟练程度
教师: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程度
教学条件:多功能语音室发挥作用的程度
专业对客服务能力程度 学生:各项核心技能掌握程度
教师:自身核心技能掌握度及对学生的传授效果
教学条件:满足技能实操要求的程度
职业认可程度 学生:对专业涉海、涉外特点的热爱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热爱海洋、走向国际化的程度
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充分认识海洋及行业背景的实景或VR配备度
六、结语
课程质量标准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对它内涵的准确界定及体系的科学构建,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本项目基于科学调研,通过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从与国家现有体系较为完备的各标准的关系角度,对课程质量标准进行了内涵界定并构建了基于“职业适任能力”的三维体系基本框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界对本领域研究的成果,为其他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尽管如此,对于体系中各指标的细化工作,还有很长的研究之路需要走下去,这也将会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大体系建设的必然环节,最终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春莉、孙悦、梁娟.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重构[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43-44.
[2]范立新、蒋胜永、黄龙军高校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70-172.
[3]李学兰、王晓东、林上洪.基于有效教学的大学通识核心课程质量标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9):115-119.
[4]刘宗南.教学型院校课程质量标准: 理论与逻辑建构[J].郑州师范教育,2013(1):29-32.
[5]彭济根、朱旭等.制订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六个要素[J].中国大学教育,2010(9):34-36.
[6]王宽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质量标准精细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5(11):13-15.
作者简介: 朱妮妮(1986.05-),女,汉族,山东莱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ESP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
(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过程的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YGW150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