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浩
(湖北文理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要: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方向,在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难的同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在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帮助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是资助工作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新时代;新形势;高校;资助育人;思考
一、党和政府对资助的重视以及高校资助体系的发展
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经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经费筹措渠道,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
我国高校现行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主要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学校资助政策为辅助。主要包括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其中本专科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国家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并举。
二、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既是党和国家依法保障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一般表现为激励与导向、扶助与关爱、自立与自强、励志与奋斗、争先与创优、信用与责任、回报与感恩等。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从学生个人来讲,有利于解决学生经济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校来说,能够帮助学校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来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工作后更好地回报国家和社会。此外,资助育人工作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为是现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具体问题
随着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出台,特别是经济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受助层面的不断拓展,一些新问题也逐渐呈现,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够精准;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主动申请资助;从事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对国家资助政策把握不准;评审程序不规范、资助档案管理不细致;资助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还存在死角;学生“唯利”观念明显,感恩奉献意识淡薄等问题。
四、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需要闯的“六关”
(一)提高政治站位,着力解决资助育人“认识关”。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寄托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切,也承载着众多经济困难家庭和孩子的梦想。作为资助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应始终站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四个意识”,全面落实“四个服务”,切实增强抓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圆梦求学、成长成才、奋斗出彩的机会,兑现各级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二)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资助育人“能力关”。 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需要加强和做好的工作,没有停止符,永远在路上。
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贯彻好、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的组织保障。高校必须切实抓好学生资助机构建设,遴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资助业务熟悉、工作耐心细致、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同志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要为专职工作人员外出培训、学习考察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作为资助工作者,对自身业务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资助工作者平时要加强有关业方面的学习,及时了解、学习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的政策,吃透、悟透相关的文件精神,为做好资助育人打下“闯关”的基础。
(三)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资助育人“规范关”。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和完善校内各种资助项目实施办法,确保所有的资助项目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主观性和随意性。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关键是精准确定资助对象。要坚决做到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规定,纠正与国家和省制定的资助政策规定不一致的管理制度、明确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把符合国家奖助资格条件的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应助尽助”,制定完善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评审办法,按规定公开名额分配、评审进度、评审结果,保留真实可查的评审工作记录。资助资金发放是学生资助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广大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的满意度,一定要做到“及时、足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第一时间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上。
(四)坚持靶向发力,着力解决资助育人“精准关”。 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认定办法,让资助更加“有温度”。例如:2019年国家和省下发的文件,都要求学生在填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的过程中,取消盖章证明程序。面对取消盖章等类似新的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既要把握好政策又要精准资助育人,要学会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为精准分配资助资源和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提供依据,最终确保资助育人精准发力。
(五)采取各种方式,着力解决资助育人“宣传关”。 积极利用每年资助宣传月,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实效强的学生资助政策集中宣传,解除寒门学子的后顾之忧,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其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进而落实到感恩之行。同时要对贷款毕业年级的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诚信感恩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强化资助育人实效,要精准把握关键节点,在毕业季来临前,针对当年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一场座谈会、一次宣讲、一份承诺、一张提醒卡“四个一”的主题活动,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诚信教育全覆盖、政策宣讲全覆盖、还款确认全覆盖。
(六)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着力解决资助育人“育人关”。 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资助育人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两项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三项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林区教学,2020(08):31-33.
[2]孔飞.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19):147-149.
[3]黄毓婵.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辨正[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3):75-79.
[4]周才文,肖立.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实践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2):241-242.
作者简介:徐小浩(1993-),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