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
湖北省宜昌市青岛路小学 443000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学生而言,犯错误或发生过失是在所难免的。只是作为教师,当学生犯错误、有了过失时,应如何正确的教育他们,并取得教育的效果,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孩子年龄小,不懂规则,老师教的规则太多,记不住,小孩好奇心强,想用这种方式来引起老师注意,面对这种现象,不要认为孩子犯错就犯了多大的错,要理解孩子,成人都会犯错,何况小孩子,冷静几分钟,站在孩子的角度,再思考,当我们高高举起手时,这代表的是老师的形象,如果失手了,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所以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除此以外,对于正面引导,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学生有事可做,就像魏书生所说:“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魏书生老师所提倡的民主,是指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如果对学校而言,教师才是主人;对班级而言,学生才是主人。校长应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教师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比如让学生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当提醒员,学生管理学生,给那些调皮的学生找点事做,他们便不会给老师找麻烦;其次让学生做一天的监督员,感受老师的辛苦;另外面对学生不好的习惯,多与学生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洞悉学生的思想动向;再者安全教育是学生的重要思想工作之一,要多与家长沟通,用事例去说服孩子。
由此我还想到了一件事,一次数学课上,因为是第三节课,孩子们会在上完课间操后,领牛奶喝,但这天由于课间操耽误的时间久了,孩子们一回到教室就已经上课五分钟了,牛奶领来了,一个孩子首先就去拿了一盒,后面紧跟着孩子们都准备来领,我拿了一块毛毯,将热牛奶盖着,请孩子们下课后再来领;已经领了牛奶的那个小孩儿我也没再追究,便准备上课。可在课中,那个刚刚领了牛奶的小男孩,偷偷喝起牛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上课喝牛奶了,以前会让他将牛奶拿到讲台上,课堂表现好了,下课领回去,这次在其余学生的检举揭发下,我很生气,快速走到他跟前,孩子慢慢将吸管吐出,“刚刚你一个人已经领了牛奶,其余同学都没领,老师并没有让你退回,你为什么在上课时还要喝牛奶?提醒过几次了?把牛奶扔到垃圾桶去。
”说完,他慢吞吞地拿着牛奶扔到垃圾桶,不愿意中带着“不舍”。看着他有所悔改,我平息了自己的怒火,继续上课。下课后,我揭开毛毯,让孩子们都来领牛奶,然后走出教室,不经意间回头看了看,我发现他正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其余孩子领牛奶,喝牛奶。突然间,我意识到刚刚的举动好像有些太过分了,刚刚的冲动是让孩子受到了惩罚,可牛奶也是属于孩子的东西。
后来一次有幸的机会,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在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时,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诧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陶校长坚持进行正面引导,用糖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陶行知先生对待犯错的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批评与责罚,而是通过对其正确的行为进行赞扬与奖励,从而让他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要比那种只是指出学生错误,一味批评的办法要有效得多。
“严师出高徒”,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就应批评、惩罚,但很多时候,遇事采取了一些手段虽让事情得到了解决,但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可没那么容易抹去。对待课堂上发生的牛奶事件,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孩子,尊重是前提,宽容是法宝。面对孩子犯错,需要耐心,而不可鲁莽行事。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能激发学生正确的、积极的行为。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要向陶行知校长已有,对学生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能促进学生自身品德的发展。
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对待学生我们应有比天空还要宽阔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宽容之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与良苦用心。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七彩的心桥,才能使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