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思路探索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3期   作者:张旭东 郭艳梅 朱原
[导读]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实施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调研相关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情况以及运行机制,将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提出适合我校的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为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张旭东 郭艳梅 朱原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实施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调研相关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情况以及运行机制,将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提出适合我校的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为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字:现代产业学院 现状  页岩气 建设思路
1绪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尤其提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管理协同等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探索以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产业学院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
2相关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
        自产业学院提出以来,早期主要在高职院校中建设。随着新工科的提出,目前众多普通高校也有在建设产业学院。四川省外,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该产业学院由美国南加州大学、闵行区政府、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多方参与共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学院。2017年,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由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常州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方共建,学院将依托常州市政府的政策优势、汇集阿里云、慧科及学院人才资源,围绕国家对大数据战略发展的需求,努力形成能够支持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需要、具有明显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立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学院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兖矿集团学院共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2019年,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新道科技共建产业学院,适应“大智移云”时代企业对高端财会类人才的新需求。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北邮-华为学院”。
        四川省内,2017年以来,四川轻化工大学先后建设了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和盐帮菜美食学院。2019年,成都理工大学与宜宾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产业技术学院协议》,合作共建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将主要瞄准国际前沿和区域重点任务,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页岩气开发、核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工作。2019年,成都工业学院与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模具企业,签署了联合发起成立模具产业学院的合作协议。
3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基于产业学院建设,众多学者开展了产业学院建设研究。黄彬等人研究了“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阐释了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逻辑思路和实践路径[1]。他们提出产业学院定义为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为目标,依托高校建立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新型办学机构。李宝银等人研究了“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介绍了产业学院建设背景、功能设计、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2]。朱为鸿等人总结了产业学院的内涵、运行模式和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设置机理,他提出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型办学定位和服务地方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必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走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他还总结了地方本科院校设立产业学院的步骤:第一步主要是分析区域内行业、产业、企业及其需求;第二步主要是重组相关学科与专业,构建模块课程体系;第三步主要是构建产业学院治理结构及其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第四步主要是产业学院试运行,并不断改进和优化[3]。
        结合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精神,各省政策、各高校建设情况和相关学者研究可以看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应该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主要专业要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相关产业应列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
4我校产业学院建设思路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四川现代产业体系主体架构。结合我校专业特色,我校可申报页岩气产业学院。


4.1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意义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充分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并将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列为15大创新行动之一,提出深入开展页岩气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气藏工程、水平井钻完井、压裂改造技术研究并研发钻完井关键装备与材料,实现页岩气高效开发,保障产量稳步增长。2020年目标: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30年目标: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和陆相页岩气的有效开发;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先进的页岩气科技体系,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2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概况
        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川东、川南和川西南地区。相对北美近200年的页岩气历史,四川盆地页岩气起步较晚,迄今仅实现工业化起步。四川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多,页岩气资源丰富,随着地质认识深化、勘探开发技术进步,将会实现有效大发展,成为中国页岩气的重要支撑,据2012年国土资源部全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全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34.4×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5.08×1012m3,其中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40.02×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6.45×1012m3,二者分别占全国页岩气资源总量的30%和26%。由此可见,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量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3我校建设页岩气产业学院优势
4.3.1我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及优势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2年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2017年支撑学校工程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前1%。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天府杰出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经过60年的专业积淀,建成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显著。
4.3.2四川省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概况
        2017年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由西南石油大学牵头发起成立了“四川省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在省页岩气产业发展推进小组的领导下,由西南石油大学、中石油、中石化、成都理工大学等在川从事页岩气产业发展工作的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共同参与成立。研究院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指导各参与科研机构开展页岩气技术攻关、标准制定、项目申报、咨询服务、成果发布、政策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4.3.3“111基地”概况
        2018年我校获批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111基地”成立初期引进了13位海外学术大师及学术骨干与21位国内学术骨干共同组建国际化高水平专家团队,并依据海外和国内专家的研究方向凝练形成了以深层海相页岩气富集理论与预测方法、深层海相页岩气工程地质力学评价理论与技术、深层海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理论和技术、深层海相页岩气增产改造理论和技术、深层海相页岩气藏工程理论与方法为主的研究方向,由海外专家和国内学术骨干结对攻关。“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自获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建设以来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外专引智项目为引领、学院、学校多角度支持,校内团队多层次参与的平台体系,为提升我国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领域的创新水平、促进“石油与天然气”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5结论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西南石油大学地处我国页岩气开发主战场,必须担当国家重任,以天然气勘探开发特色优势,建立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在页岩气开发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彬,姚宇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37-43.
[2]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J].教育评论,2015(11):3-6.
[3]朱为鸿,彭云飞.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2):30-37.

        作者简介:张旭东(1989-):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
        郭艳梅(1992-):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院,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
        朱原(1987-):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