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伟平
[导读] 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过程中,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达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
        李伟平
        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  261200
        【摘要】: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过程中,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达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从这里不难看出,欣赏教学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欣赏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据了解大部分教师都觉得欣赏课难上。但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的现状,为此我把在欣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使我们的欣赏教学更加精彩。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问题、分析、建议。
        问题一:教师对欣赏的内容理解不深,不能给学生透彻的解析。
        分析:美术欣赏从课本的编排来看大致可分为随堂欣赏和专题欣赏。随堂欣赏是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而安排的一些欣赏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少且容易理解,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一般不存在问题。而专题欣赏则是针对某一知识领域去编排的欣赏内容。从目前的教材看,专题欣赏部分容量大且涉及面广,由于有的教师知识面较窄,自己了解的内容有限或者对某些内容不是很清楚。所以就会给学生以模糊的解释。
   建议: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为自己充电,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2、要博览群书,不仅要了解美术方面的知识,而且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3、广泛收集资料,凡是与艺术有关的内容均可收集,用剪贴、记录等形式整理成册,有空就翻翻看看,有利于开阔眼界和知识的积累。
        问题二:欣赏课中虽然教师认真地讲解,可学生积极性不高。
        分析:第一,这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想和做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处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试想如果学生还没有对欣赏的内容有所了解时,你就过早地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双边关系,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的直接参与,主体的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建立在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实际水平基础之上的。所以,过早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建议: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可通过书籍或网络获取)。通过学生课前的了解,使他们对所要欣赏的内容不再陌生,容易产生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在读画的同时教师可放音量较小的、舒缓的轻音乐衬托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在音乐中欣赏作品是一种享受。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对作品有什么印象和初步的感受,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欣赏感受会更深一些。3、对欣赏的作品可借鉴其它学科的模式出一些思考题,内容可涉及色彩、线条、构图、感受等几方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细细地体会。虽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讨论、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问题三:欣赏课中教师常常动“口”不动“手”,使欣赏不深入。
        分析:不少教师都认为欣赏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教学的任务是讲明白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基于这种认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作品以讲为主。殊不知作品中有些知识仅靠讲解是不够的,还必须给学生动手演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像作品的表现方法、特殊的技巧以及制作的程序等等,动“手”胜于动“口”。直观的演示胜过用语言描述复杂的知识,这种化难为易的做法既受学生的欢迎又
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议:在欣赏课上教师应该既要动“口”又要动“手”。具体方法是:对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和用语言叙述就能表达明了的可用语言描述。对于学生陌生的不了解的内容,教师不仅要讲解,而且还要动手演示。例如,在欣赏油画作品时,由于油画在中学里没有涉及,学生对其不甚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针对油画的特点作简单的示范,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欣赏内容,只要是制作方法和技巧不太复杂,一般情况下尽量演示。像欣赏剪纸时一些特殊的剪法,以及欣赏泥塑和民间小面人等等。而对于有些作品,像套色版画、石雕以及民间的制作复杂的工艺品等等,这些作品制作比较复杂,但不演示学生又不明白,这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的图片或制作过程的图像来解决。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制作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问题四:在欣赏中教师过多地关注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其人文性。
        分析:美术教师大都是从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由于职业和兴趣的缘由,大部分教师课余时间会更多地关注美术专业本身以期在专业上有所长进。因此当他们在上欣赏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这个方面去讲解,至于作品中呈现的人文性则不够重视。其实我们翻开《美术课程标准》就会看到这样的话:“美术具有人文性质。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待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看作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从这里不难看出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显得非常突出,而作为欣赏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在欣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分析与讨论等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建议:1、教师要领会《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只要教师把握好《课改》的理念并把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教法运用到课堂上,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2、教师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历史背景。这主要通过参阅各种美术资料来获取。通过了解,知道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清代画家朱耷,在他的作品里他曾把鱼、鸟作“白眼向上”之状。从表面看有孤怪、
冷寂,凄凉满目之感。但他这是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寓意,抒发他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出了他的民族意识。再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这是一幅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画,他为了让作品得以流传,让更多人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因此没有用一般的方法去表现,而是用晦涩难懂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各种人物、动物等不同物象的分解与构成去组成画面,表现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教师对作品的有关信息了解多了,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住作品中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从作品中受到人格的启迪与熏陶。    
        3、教师心中要想着学生,意识到欣赏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性作深入的研究,而主要是研究它的人文价值。通过作品完美的艺术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感染学生,使人精神奋发,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我对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由于是个人的拙见,难免有不正之处,本文权作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但愿我们的欣赏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姓名:李伟平
出年年月:1975.07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东潍坊
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
邮编:261200
学历:大学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教研教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