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3期   作者:夏英志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并针对我国高校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高校、高校教师以及企业三大主体,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进策略。
        夏英志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1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并针对我国高校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高校、高校教师以及企业三大主体,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策略?
引言
        新工科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兴工科专业人才。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科人才。
1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需求背景
        在新时期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话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高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基础教学、实践性培养与实验教育的关系不清,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掌握有待提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传统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与传统的工科人才相比,未来的新工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新兴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深造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既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又能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解决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未来的技术和产业中起着引领作用;既懂经济与管理,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新型工业化、新型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为新型工科建设提供了机遇。
        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是未来新产业、新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的主要特征,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机制,提高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探索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制度,加强学识教育,积极探索问题向导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综合理论技能课程和前沿科学课程的设置,构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路径,建设出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形成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应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想要成为一所工科强校,就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实践了以教学、科研、创业孵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以互联网+、智能制造、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基础的跨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
2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新兴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于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人才是第一驱动力,要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新兴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必须要从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新兴产业要想取得突破性成效,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结合我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2.1高等院校教育观念陈旧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输送,在教学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并不重视,从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系统化,而实践知识零散化;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堂时间长,实践课程时间短;在教学方式上,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多样,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这些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对学生并没有正确、科学、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重心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关系,进而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2.2高校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影响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的指引下,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校的新工科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高校教师学历高、实践经验少而导致培养出来的新工科人才有着“高分低能”的现象,由于教师本身在教学当中就没有灌输学生真正需要的教学知识,导致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吸收了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但是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难以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深化和运用,最后学生所学的知识都变成了“假、大、空”。
2.3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脱节
        近几年,政府、学校到企业各行各业都在为新工科的建设做努力。教育部门2017年颁布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2020年两会期间发布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对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结合我国高校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来看,高校的重心在于培养偏知识型人才,不能完全切合教育部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理念,导致高校设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新时代下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二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既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3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进策略
        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群建设和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基础,探索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多元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育人项目的实践条件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和仪器专业实验室创新训练方案前期工作、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多元培养方案前期工作、仪器专业实验室创新训练方案创新创业能力多元培养模式,即从师资结构、工程教育认证、学校物资专业综合实践等方面对实践条件和建设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现如今在专业培训目标体系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改革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新业态的创新创业的适应能力。


3.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当今社会所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适应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动力。高校承担着科研、育人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对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在新理念的带领下,更新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标准、模式、方法和技术。用新理念去指导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有一支能够培养新技术人才的导师队伍。创业教育因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各学科知识理念相互贯通,十分复杂,所以,教育不是由一个具体专业或者某一位教师来完成,而是要建立包括管理、经济、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队伍,将培养渠道拓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可以计划提升教师团队能力。通过对现有专业课程群建设和模块化实习环节改革,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构建成熟的多学科、跨行业、专业性强的教师结构;以多元化教师队伍为基础,对教师开展具有专业性、技能性、管理性与品德性等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全面培训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做好扎实牢靠的准备。为了实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建设条件,该专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业实践培训计划文件,制定了专业教师总体的未来规划和教学职责,建立了以专业为本,包含管理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为主体的师资培训队伍,通过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每周定期对学生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知识与实践的培训,同时还给学生设置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培训任务,进而开展项目式培训,建立了绩效机制,激发学生对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兴趣。
3.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高校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影响最大,为改变目前高校新工科课堂中重知识轻实践的现状,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潜能。在传统的对于新工科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或者偏“形式主义”,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和企业对接,通过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操作条件。在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的过程中,既要采用企业成功的工程项目,也要引入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全面的企业工程项目的实践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从容应对各种状况。
        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开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创新理念,积极将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完美融合,将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知识相结合,根据创新需求变革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指导方向,将OBE理念和学科竞赛内容融入课堂创建的活动当中,将?SMART评价项目面向成果设计。根据教学的特殊性,在传统教学中进一步开展“传统结合新式理念”的教学模式,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式的教学过程和多维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它们之间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相互关联、影响,构成了开放式创新创业的新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开放式教学不同,新式创业型开放教学不会只注重理论教学,它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更注重实践教学。以现有的培养体系为基础,结合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行开放式管理,通过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形成具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创新特点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教学标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OBE理念,充分利用因特网,整合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新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有虚拟模拟实习,还有教育与企业融合的教学手段,打造实践性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3.3加强校企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
        新工科人才属于实用型人才,高校虽然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并重,但是在实践层面,还需要企业的支持与参与,才能更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需求相对接。具体而言,校企合作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在导师的配置上面,可以实现三导师制度,即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企业导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理论导师主要是具备专业知识的高校工科教师,为学生传授工科的系统性、前瞻性的理论知识;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校内实践指导以及校外实践对接;企业导师是由企业工作人员担任,负责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营的工程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如此一来,既可以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输送一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例如同济大学科技研究院建设的“一部三院”结构,就明确了工程与产业研究院主要负责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为了促进成果转化,学校大力地推进了校企对接的模式。健全校外企业实践平台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切实地把握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校企联合的师资建设,构建出教育、培训和研究相结合的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实践平台。将该行业的优秀人才和稀缺人才引进大班,高校与企业共建打造社会人才的社会型教学基地;实施高校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工科类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探索学识教育与企业实训相辅相成的教学培养方式;完善技术与教学、产业与学历、学校与企业的多重交融的培养人才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和实践“工程案例专业课教学”模式。针对企业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公司新项目的要求,开设了一些促进学习的课程,通过在公共课中讲授校内和公司教师,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社会的发展本质在于人才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要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专业实践出发为基础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培训区域,钻研创新创业实践的多元体现和闭环整体评论体系,从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去改变高校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提供参考。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干清,郭磊,向阳辉.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J].?高教探索.?2018(08)
[2]?郑庆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创建“新工科”教育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
[3]?周仲海,朱昌平,刘丹平,朱金秀,苑明海,陈秉岩.基于OBE理念协同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09)
[4]?杜义浩,马俊霞,谢平,童凯,吴晓光.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