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溶物无声——记莎车县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的老师们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3期   作者: 杨永娥
[导读] “多少年季节轮回,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这首赞美老师的歌,唱给莎车县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原白什坎双语小学)的老师们是最恰当不过的。
        杨永娥
        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喀什分院 844000
        “多少年季节轮回,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这首赞美老师的歌,唱给莎车县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原白什坎双语小学)的老师们是最恰当不过的。
        坚守岗位  爱生如子
        家住莎车县白什坎特镇三村的学生家长努尔艾力常对别人说:“我们把孩子送到白什坎思源小学,真的一百个放心,那里老师对我们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好呢”。杨虎、蒋艳霞夫妇俩就是很多家长赞不绝口的典范,两位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成绩突出,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的孩子刚满七个月就送回老家,夫妇俩把对孩子思念之情,全部投入到自己班级的学生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
        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周边乡镇各村组,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很多老师无暇照顾家庭和自己的孩子,就把自己未满周岁的孩子早早断奶送到父母家。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老师不光教孩子学习,更要注重孩子们养成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每天早上老师们比孩子们早起1-2个小时就来到宿舍,一个个唤醒睡梦中的孩子,指导他们洗漱,教他们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有的孩子竟然拿着彩色的牙膏当糖吃,老师们只有耐心地讲解,手把手的教。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带孩子们回到宿舍,帮他们洗脚、洗袜子。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刚进学校时尿裤子、拉裤子现象对于这个学校的老师来说太正常不过了,老师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洗澡、洗衣服。孩子们也经常因想家哭闹,老师们就到宿舍陪着孩子睡觉,有时也会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孩子们买书添衣。每年的9月-10月份,每个老师的口袋里都会装故事书和糖果,对于根本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孩子,课余时间老师就给他们讲故事、吃糖果、看动画片,直到让孩子适应为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们坚信“爱就是教育”的理念,默默坚守着一名人民老师的铮铮誓言。
创设环境  立德树人
        “春季百花争艳、夏日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隆冬松柏苍翠”是白什坎思源小学环境创设的真实写照,更是老师们用心育人,百花齐放结硕果的育人过程。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景都浸透着学校党支部书记吕宝江的汗水,每一项育人制度和措施的实施都倾注着所有老师的心血。
        步入幽静的校园,聆听着温馨的迎接曲;集会、做操、放学下楼时各层楼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升旗仪式上听到管乐队现场演奏的出旗曲、国歌、颁奖曲;课间活动或解散时听到经典的儿歌联唱等,一系列美育载体都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构建孩子成长乐园的有效途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如在校园显著位置,制作中华经典文化墙、制作大幅中华古圣人孔子、老子、庄子等一系列人物,并将其思想进行宣传教育;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通过手绘图文展现于校园围墙上;绘制大型中国地图;教学楼走廊中的“仁、义、礼、智、信”的形象宣传;以校园生活、师生风采为主题的展示栏;开辟 “学校十年成果、德育成果、班级风貌的展示;优秀老师、优秀学生及班干部展评;老师基本功三笔字展示;“我做守法小公民、创平安校园、做健康卫士”等主题宣传专栏等。
        在当地的乡村小学,该校最早成功申报喀什地区首批乡村少年宫,并结合当地实际,开办书法、美术、舞蹈、棋类、十字绣、札染、经典诵读、乐器等十余个功能室,聘请当地艺人,在学生中传授“十二木卡姆”弹唱艺术,组织开展系列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特长班,为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特长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学校的维吾尔族学生祖丽米热,以豫剧《女驸马》、《谁说女子不如男》等知名曲段,成为当地青少年艺术特长的佼佼者。


        老师们本着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宗旨,秉承“阳光  和谐”的校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行为准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出一批批优秀青少年。作为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第一届毕业生中的“切糕王子”阿迪力,就以热心公益,爱洒人间的正能量,在2014年当选为感动新疆年度人物。
        民族团结  永葆芬芳
        1997年 3月,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发生一件无人不知的新鲜事,学校的汉族老师杨庆玲冲破重重阻力,打破旧俗偏见和当地维吾尔族青年买买提明,喜结良缘。这个偏远农村小镇发生的事情,当时在整个莎车县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近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杨老师家庭美满,工作业绩突出,他们的儿子也以优异的成绩于2015年考入疆内初中班,成为学生中学习的榜样。
        学校先后3对民汉老师通婚,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赞歌。除杨庆玲老师外,汉族老师史继承与新疆大学毕业来校任教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娜尔·喀吾力老师常年并肩工作,他们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因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到了一起,并已拥有爱情的结晶;从甘肃来校任教的汉族老师王宗民,也在该校多年的工作中,寻觅到他的维吾尔族新娘。他们的结合,是当地民族团结教育宣讲的典型实例,在这里,师生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
        建校二十余年来,学校的汉、维吾尔、锡伯、壮族等84个多民族老师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共同生活在一起,齐心协力,为乡村教育的发展默默奉献青春。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老师在这里其乐融融,互帮互助,尤其是在汉族和少数民族老师之间通婚,打破少数民族传统的婚俗制,是民族团结交往、交融最好的见证和典范。该校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201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
        国家通用语言教育 硕果累累
        学校按照全部都是维吾尔族学生、全部学生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的特点,老师们尊重教育规律,用心抓住孩子们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在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基础上,抓实、抓细、抓严课堂教学、教学计划制定、教研活动开展、教案备写、教学反思、作业规范批改以及校领导示范课等教学常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全面实行常规精细化管理。 老师们在教学中,坚持“五认真”即: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自习认真辅导学困生和偏科生、认真做好检测工作;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坚持每日“五问”即:上课前我清点学生人数了吗?课堂上我投入了激情了吗?上课我用心教学了吗?我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了吗?学生今天学到了多少?今天的教学工作我反思了吗?明天的工作我准备好了吗?
        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学校通过设立“语言监督岗”,实时监测师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情况;每周组织全校一次听写大赛,每月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完善学生成长档案;民汉教师一帮一,一拖二捆绑互学模式;定期组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并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等措施。
        该校为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开辟了先河,甚至为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从2006年的第一届毕业生,每年内初班考录学生数都在全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已累计为内初班输送了605名优秀学生,连续多年名列新疆喀什地区同类学校名列前茅。
        在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伯什坎特镇思源小学先后经历5次改扩建,历经20多年风雨后华丽转身,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和一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一点也不逊于当地县城学校,但是,学校一代代教育人传承下来“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和无怨无悔终身奉献教育事业的决心亘古不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白什坎特镇思源小学的老师们不仅是当地民族团结教育的示范典型,更是新疆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立德树人的“四好”老师代表,他们和千千万万扎根边疆教育事业的广大乡村教师一样,心怀对党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耕耘在这块育人阵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