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3期   作者:许 婷
[导读] 一、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许  婷
        (中共重庆市垫江县委党校    重庆,408399)

        一、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3日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陈敏尔书记7月23日前往武隆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农文旅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是扩大下沉市场需求,激活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村民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二、当前落实“六稳六保”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点”上发展轻“片”上谋划,农文旅融合的整体效应差。区域产业和旅游资源重错位布局和示范点打造,轻连片发展和统筹布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缓慢,虽亮点纷呈,但特色优势还没轰然突显,带动力量薄弱。
二是资源要素挖掘利用整合不足,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弱。目前各地的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业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产业没有做强做精,适度规模经营不够,品质品牌上发力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长,造成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不大,比如垫江“高安面条”驰名全市,高安面业在县内外开设6家餐饮门店,被评选为“重庆小面50强”,每店年销售额近200万元。但是“高安面条”缺乏历史文化挖掘和工艺展示,在全县全市的经营规模有限,也缺乏在垫江本土旅游的产业链延伸,导致其实际品质与市场影响力大不相符的局面。
三是农村聚居规模小分布散,人居环境改善耗费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房是生产居住用房,农民居住点散落,以自家便宜为选址标准,这与现代农业要求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背道而驰。目前农村交通、环境卫生、电力、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农民聚居过于分散,完善基础设施需要占用耕地多、耗费大,难以短时间完成。同时农房建设缺乏外观风貌的统一设计,既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部分农民群众环保卫生意识差,完成乡村振兴要求的生态宜居困难较大。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快开展。近年来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市生态环境有了大大改善,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所需资金量大,涉及部门多、整改难度大等问题,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整改耗时过多。比如垫江县包家六剑潭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因为难于与长寿湖开发投资集团处理好水治理问题,而迟迟未动工开发。
五是文化深度融合不够。第一,文化发掘保护不够。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但苦于发掘保护不足等历史原因,文化遗存受损较大,非遗传承几近枯竭,文化史料编修滞后,给农文旅深度融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比如垫江县古代文物有240多处,但大多受损严重,修复成本非常高,而市级非遗垫江角雕、大石竹编等因工艺复杂几近失传。第二,农事体验性挖掘利用不够。旅游产品的生产本质上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旅游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农事体验性和农耕文化是农业文明的载体,但我们的挖掘利用不足。第三,文化再生产不够。文化,是影响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哲学、宗教、艺术、习俗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总和,是沉积下来的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我市农民质朴善良,勤劳智慧,但缺乏对劳动生活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精神价值的挖掘利用。
六是农村建设用地调整慢。

农村道路建设用地调整压力大,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01010—2017)第10项第1006条规定,宽度8米以下的农村道路建设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可以不征用土地,导致乡镇调整建设用地周期过长,调整压力大,进而影响项目进度。其他建设项目用地调整压力大,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保障项目用地的需纳入实用性村规划,这都拉长了项目建设周期。
七是乡村人力资本不强。第一,老百姓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不足。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政府应该大包大揽,把个人家庭发展置于乡村振兴之外,不愿出力出钱。第二,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乡镇劳动力人口基本在外谋生,留守人员以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主,小农意识较浓,乡村振兴缺谋事创业、居家谋生的青壮年劳动力。第三,乡村能人不多。业主、合作社经营能力不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缺乏,产业发展观念老旧,思想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三、当前落实“六稳六保”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推动高质量建设。重视“片”上谋划, 增强“点”上发展的整体效应,区域产业和旅游资源既要重视错位布局和示范点打造,也要注重连片发展和统筹布局,这样既能保证乡村发展速度和产业亮点,也能形成乡村振兴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能。密切联系有技术实力的服务机构从精规划。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一区两群战略,深挖战略机遇,强化规划对接,力争将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纳入市级乃至国家战略规划,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只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规划高质量地实施,就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农文旅融合产品,从而示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重视乡村人才振兴。通过挖掘本土人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专业人才等多种渠道,切实培养一支理念新、专业强、爱农村的企业家、技术专家、党员干部队伍,切实为全镇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出台返乡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鼓励政策,加大农村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实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鼓励机制。注重结合扶贫脱贫成果,用好扶贫产业资源。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督促有关企业稳定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县引进兴禹水利水电开发公司治理龙溪河水环境取得较好成果,值得巩固推广。
四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农民对生活环境改造的需求,这也是留人的一种方式。继续开展农村五项革命,让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改造工作中来。
五是合理保护利用文化资源。培养一批文化人才、完善一批文化遗迹,文化滋养心灵,重视地方志建设,全面整理我市历史文化史料,保存维护古迹古存,修建地方历史博物馆,增设文化人才编制,培养一批人才专门传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民间工艺和宝贵的历史文脉留下遗憾。注重文化再生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精神都有待挖掘利用,可借鉴垫江沙坪毕桥村箩篼湾概括的“善良、包容、勤劳、坚韧”的箩篼湾精神,结合乡镇的“一村一品”特色、农民生活等,丰富乡村振兴的精神特质。
六是兴办社区学院,提升文化素质技能。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为村民、业主、企业管理者开展农业技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乡村振兴战略普及、文化素养培训,更新人的观念和技能。
七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引领能力。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持,但最核心的,是村级基层组织,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能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政策要领,找准农民利益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有力动员村民、人才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作者: 许婷(1987-),  女,   汉族,  陕西南郑人,重庆市垫江社会主义学院, 讲师 ,   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政治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