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528231
摘 要:在小学数学开展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四问”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很好地减轻了教师教授抽象知识的负担。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提问式教学,对于小学生开展良好的数学阅读具有很大的帮助,并在教学开展中也实现了对其充分的利用。而针对仍有应用不良的情况,教师应该从问题出发,为学生创建高效的数学阅读课堂提供支持。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能力;改善途径
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情况,“四问”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提问式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减轻教师面对数学课堂的疲惫感。因此,良好地运用“四问”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更是教师之后课堂开展的必要选择。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程开展时,教师对“四问”使用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1梳理知识,简单化提问
在简单提问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以更为轻松的方式进入到数学阅读,促使数学阅读能力得到高效且轻松的培养。数学阅读良好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了良好的分析和梳理,实现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为培养有效的数学阅读习惯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数学阅读教学开展中,首先要做的是对教材进行通篇阅读,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教师针对核心内容展开相应的知识拓展,以简单的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去展开文章的阅读,并且跟随教师的思路对知识高效的梳理。完成通读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开展深入阅读,并结合课后问题对核心知识实现更为深入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我们现在教室里有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什么?在这几个问题基础之上,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教材上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进而在周围寻找相关的物体,仔细对比两种形状的物体,进而对于二者的区别具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对相关定义知识细化介绍,并对区别进行理论上的严格区分。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逐步分解和梳理,实现数学知识充分且夯实的学习。
2引发联想,灵活性提问
在充分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问题基础之上,促使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具有兴趣动力的支持,实现长足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教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要做更多的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导读问题设置时,教师在基础知识有效梳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展开思考,再结合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于二者存在的联系进行明确的清晰。在逐步培养迁移延伸的能力之上,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的本质价值实现了充分的探究,进而建立健全自己的知识架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所具有的知识体系上,实现对其他知识的全面学习。
例如,教师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读问题: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可以联想到哪些图形?三角形和长方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和长方形能否构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教师在问题中的引导,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复习,进而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联系。基于将相关图形知识的整合,促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效内化,并融合到自身的知识架构中。
3追求本质,深入化提问
小学生在对数学历史进行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好奇心的驱使下,促使数学阅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积累提升。曾有著名的数学家说过,想要实现对数学持续性的学习,首先需要对其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学习。教师在教授一些比较难懂的,抽象的数学公式时,会通过诱导过程带领学生从其来源进行一步步分析。而为了促使学生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会结合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实现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设置导读问题过程中,可以从其知识内容出发,带领学生追溯其发展过程,并鼓励学生去了解其出现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实现更为深入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圆周率”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数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于其保留的数字感到惊奇。教师为学生设计导读问题:这些数字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古人在研究圆周率过程中曾发生过什么事吗?通过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于这一串数字的来源发展进行明确,并对于其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也有效地学习。
4核心素养,自主性提问
学生在针对自己开展提问的过程中,是对阅读反思的过程,并实现数学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开展高效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阅读就是通往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小学生的语言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但是如果每一步探究的过程教师都通过导入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逐渐依赖于教师的引导,无法在自主探究上获得进步。教师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引导要掌握一个适量的度,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学会知识,促使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路上实现切实的进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思考,为自己提出合理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授“因数和倍数”知识时,在完成基本的知识教学之后,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再次阅读,对于所有知识进行更为细化的整理。对于其中具有相应疑问的地方明确出来,将自己的疑问作为探究性问题进行解疑。比如,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为什么不考虑0?从而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自我学习,并实现良好的自我答疑解惑,最终保证了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了解,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采取“四问”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现自我探究,开展高效学习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四问”能够切实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该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四问”的运用进行充分的思考,为实现良好的阅读能力锻炼提供良好的基础,缓解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紧张感,切实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秀卿.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阅读落到实处[J]. 才智. 2020(02)
[2]张慧. 数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 2020(03)
[3]李华. 当新媒体遇上数学阅读——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J]. 华夏教师.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