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周泽川
[导读] 中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德育的关键时期,为此,农村中学班主任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
        周泽川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408426
        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德育的关键时期,为此,农村中学班主任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及时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基础,以此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展开。无论学生学习成绩怎样,其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德行,所以,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展开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德育教育就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程来渗入,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及时渗透德育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鉴于此,本文对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引言
德育教育虽然是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但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来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多一些耐心给学生,将德育教育弥漫到整个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教学理念,加强与各科教师的互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下更具道德涵养的优秀人才。
一、农村中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注重考试效应的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学理论知识,以至于忽略了对学生实践以及德育的教育。但这结果都是由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的,针对于现在的新课改要求,必须要将目前的现状进行改变。为此,在中学的教育中,农村初中班主任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理论与德育可以同时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教师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还没有被完全落实。首先,部分教师仍然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即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即使现在,国家提倡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但某些初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仍然是以让学生考入重点高中为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较少。其次,某些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其教育教学方式却不够新颖。这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最后,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所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也只存在于表面,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开展。这些都是因为教育工作者严重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教师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开展,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教育方式显得太过于形式主义
在中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首先,有些教师重视德育教育知识的输出,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一些良好的德育习惯的培养,导致德育教育太过于形式化,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有些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太过于古板和单一,不够灵活。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今后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严重不一致。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严重地阻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德育教育的模式陈旧
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的模式停留在以往那种说教形式上,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模式非常固定和单一,教师往往是直接让学生打开课本,然后按照课本内容来进行说教讲解,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是由教师来对整个课堂进行把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路径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规划进行合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强化德育教育质量。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化严重,教师只是应付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学生的排斥。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内心诉求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工作,保障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改进自己的德育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德育教育灌输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行为培养,让德育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德育行为。
(二)结合常规,从细节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中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在细节上体现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规,从细节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以中学生守则为出发点,将中学生守则作为基本要求,然后依据班级的情况再细化具体的做法,并落在实处,以此来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在注重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对此,教师可以依据《中学生行为守则》作为指导标准,制定班级的一日规范,如课堂规范、自习规范、练习规范、课余时间规范等,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内心较为敏感,容易情绪化,而且思想脆弱,一有不顺就容易感受到挫折和打击。初中学生没有很强的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导致一些负面情绪可能一直留在心里。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随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注重德育方式个性化
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个性化的德育方式,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学习热情度,更深层次的掌握德育内涵及意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和升华,在此过程中加强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形成自身固有的思想品质。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积极的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效方法,例如以座谈会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讨论,充分的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情况,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多方面的进行问题的考虑,并在讨论过程中提出解决对策,并将这些解决方案以活动的方式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
结束语
“大禹治水”体现这样一个哲理:“堵者,逆客观规律而行必败;导者,顺客观规律而行必胜。”此哲理对整个初中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很有启迪。笔者从事年级组长工作多年,认为在进行年级整体管理,应考虑三年的德育整体规划,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弃堵”“行导”,堵者,就是“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就是训斥、批评、甚至处罚。导者,以思想引导为主,就是“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贴近社会实际问题、学生生活、学生成长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但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先以严“堵”开始,使年级的整体面貌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肃云.阐述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19(13):56.
[2]王正.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43.
[3]刘扬.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16.
[4]韩银凤,胡艳艳.基于中学化学课程的渗透式德育培养[J].广东化工,2019,46(02):255.
[5]孙显章.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

姓名:周泽川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省市):重庆市南川区
职务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
研究方向:学生德育(中学生人际交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