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为养成教育在班级德育渗透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钱祥鹏
[导读] 职高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分群体,需要经历稚嫩、叛逆到逐步成熟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深远影响。
        钱祥鹏
        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职高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分群体,需要经历稚嫩、叛逆到逐步成熟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深远影响。注重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是实施班级德育渗透的重要体现,也是构成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落实行为养成教育要制定有针对性、有梯度的管理目标,并根据管理目标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推进,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特点有选择的实施,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关键词:行为养成教育;德育
随着教育的深入,问题学生的特点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越来越显现:缺乏独立、自我管理能力差以及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相比智育教育,德育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以及三观的正确性等。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班主任德育工作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笔者结合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浅谈如何在班级德育渗透中,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一、尊重主体,共同构建班级理想行为目标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班级建设者、参与者和维护者的多元角色作用,切实体会班级主人翁形象。班主任在开学伊始应着手学生的班级凝聚力、班集体建设,对于共同维护的班级建设目标,倡导民主、公开、透明的讨论与选择,增强每一个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与参与感。建立班级公约、实时奖惩机制,通过班纪班规的制定,约束每一位班级成员;通过民主推荐、投票等形式,选定班干部成员以及职责分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二、德育先行,注重学生行为的特点与成因
班级德育渗透工作应坚持以学校德育为主导,以积极响应和落实校园德育为主线,做好班内学生的德育宣传与引导。由于职高学生在认知建立方面仍属于摸索阶段,德育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难题,同时行为养成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教育过程,其目标的制定、要求都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班集体组成开始,笔者就开始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言语表达以及思想动态等,为更好分析和掌握学生的行为养成特点,笔者专门对全班学生的家庭组成情况进行了摸底与统计,有些进行了家访和电访等,发现2/3的学生由于家校距离较远、父母在外务工以及父母学识有限等问题,全班住校生比重较大,也间接反映出,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对该部分学生的影响巨大,该部分学生对班级氛围的导向也起主导影响,由此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成为班级德育渗透的必要选择。
三、深抓突出问题,推进行为养成教育层层深入
结合校园德育对文明班级建设的考核与管理,借助眼操、跑操、卫生和大课间四项竞赛活动,进一步落实班级管理条例与要求。但在饮食管理方面,笔者发现班级存在较大问题,由于校园内有超市的存在,每到课间休息,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往小店跑,购买饮料、零食。有些学生在上课出现了喝饮料、喝牛奶甚至低头吃零食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氛围,也是对任课教师的不尊重,对其他学生的不尊重。经过一阶段的观察、跟踪和了解,该部分超市消费比较频繁的学生,多数集中在住宿生群体,由于平时都在校学习,与家人接触少,获取的生活费比较充裕,另也缺乏身边家人的管教与引导,进而自主性比较大,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笔者借助日本的一则“外卖致死”的时事新闻,在班内组织进行了一场名为“我与健康同行,我与危害同心”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新闻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长期食用外卖会导致的危害,以及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等。笔者通过学生的讨论、自问、提问等形式逐步向我们身边的行为进行延伸,慢慢发现,原来我们每天手里拿到的有色饮料、廉价零食以及不食正餐的行为,是不正确不健康的。

借助学生的主动发现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饮食有色饮料不利于健康,危害身体与成长;另一方面,课堂是学习的海洋,在课上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学习的时候,饮用食物不利于专注学习,也是对任课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不尊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改正。
四、剖析问题,给予学生解决问题反射弧的时间
制定班级条例班规,强制性的执行,可以让相应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但对于职高学生天生好动、爱玩与贪吃等习性特征,传统的单一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习惯性的强制性管理甚至会加剧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逆反和排斥心理,为后期德育渗透埋下隐患。笔者尝试以生为友,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该阶段的成长特点,在教室门口专门放置食物寄存点,供班内学生存放食物之用。并跟进相应的班规约定,即允许学生可以把有色饮料、零食带进教室,但在教室区域内只做寄存之用,要饮用进食的必须在教室以外区域进行。对违反者的惩罚通过大家表决决定,即相同食物人人有份处理;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班规的维护者,相互监督、提醒,如有包庇者一经查实,加倍处理。
笔者为这项教室“禁食行动”预留了两个星期的适应周期,并在刚运行的每天,不定时对班级进行巡视、观察;与部分学生的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看到的真实一面;检查教室地面、垃圾桶是否有违纪现象的出线,切实保障该行动的推进。
五、善于利用事件的发生,促进行为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饮食、合理消费的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于发生的有利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到达下一个养成阶段。由于前期教室禁食的要求,部分喜欢吃零食的学生都集中在廊道或外侧进食,由于没有保持好卫生,被其他班级的学生反映。笔者积极利于该契机,对本班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结合前阶段的“教室禁食行动”开展情况,对下一阶段进行了讨论,即后阶段教室内不再出色有色饮料和除面包、饼干以外的零食,如有违反者按版规处理。为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参与,教师应对此进行引导与解释,同时预留时间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
六、行为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成长阶段性相结合
职高学生相比普通中小学生,对待世界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甚至有些带有一定的偏差,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养成内容的实施,使班里喝饮料、吃零食现象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结合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笔者尝试建立行为养成的循环运行模式,即在有效改变学生喝饮料的基础上,加强对矿泉水、直饮水等健康习惯的引导,对购买矿泉水的学生逐步向绿色循环水杯过渡。加强学生在垃圾绿色分类上的引导,即塑料瓶垃圾的分类处理、纸屑垃圾分类处理和灰尘垃圾处理等。对产生的塑料瓶进行二次回收,通过学校的垃圾分类回收行动,为班级赚取积分,兑换学习用品,使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向绿色环保、绿色可持续教育转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养成。
总结:行为养成教育在班级德育渗透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和明显的,但针对养成教育,因其对象、群体的特殊性、多样性,让采取的方法、进度需要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抓住行为养成在职高学生成长阶段中的关键节点,要对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挑战,更要给予行为养成教育更多的耐心,更长的反射弧。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逐步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班级管理合力,形成正向的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对个体行为养成的反作用,让德育教育更好的在行为养成中落地生根,提高素质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丹.班级管理要有梯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56-57.
[2]周明星.中学德育协同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8(03):40-42.
[3]杭柏森.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难点与对策探赜[J].成才之路,2019(20):7.
[4]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8(28):631.
[5]徐诗.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6):182.
[6]马驰.浅谈德育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