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图像识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吴会茹
[导读] 在核心素养时期下,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是人们获得视觉素材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吴会茹
        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小学  050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时期下,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是人们获得视觉素材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笔者以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依据,探讨如何应用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识读;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民读图成了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图像识读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力。图像识读是通过观察图像去欣赏佳作。从美术专业角度分析,即观察者要重点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去欣赏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讲,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可使其艺术鉴赏能力有所提升。为让教学的时效性有所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计划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合理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一、讲练结合,促进图像识读
通常来讲,美术的表达方式更偏向于抽象,而美术中的色彩、线条等,都属于其独特而常见的表达方式[1]。为让小学生更容易了解其中的技能技巧跟相应的知识要点,教师要掌握将抽象知识进行准确、简练并生动表达出来的技能。学生在充分领会老师所传达的知识点并掌握其中的技法基础上,通过发挥想象力,进行课堂练习,以提高其自身图像识读能力。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对《美术“百宝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跟百宝箱有关的图片,对百宝箱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及认识,让学生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百宝箱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百宝箱”。具体设计成怎样的百宝箱,完全让学生根据自己刚刚所看到的结合想象力,加上自己喜欢的元素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设计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创造美的乐趣,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冀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对《各种各样的线》的学习中,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各处出现的线,而后让学生用心观察或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仔细搜索,除了老师播放的这些线之外,还有哪些线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像教室、桌椅、黑板、操场、图书馆等景物,鼓励学生重整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给学生留下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如“看到或想起这些线条,你有哪些感受呢?”“你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线条呢?”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条,可以结合自己所看到的、或是想象中的线条大胆创作,并尝试着利用画出来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即时提问,促进图像文化内涵识读
学习美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更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思维[2]。美术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响,它的形式美法则也各不相同。因此,美术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课堂提问,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期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并在此期间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开发其想象力,释放其理解力,真正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读懂画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漂亮的虎头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播放虎头帽图片的同时,讲解虎头帽的来历。

并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像“我们平时戴的帽子都有哪些类型?”“虎头帽跟我们平时戴的帽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搜索出跟帽子有关的信息,让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同时深刻领悟虎头帽所呈现出来的美术元素。在色彩和线条的搭配和处理上,学生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质疑讨论,促进图像审美情趣识读
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的直接呈现。而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热情探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的有效碰撞,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且在此期间,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进行最直接的接触和对话,可以尽情感受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的美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应用这种教学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出合适的相关问题,让这些问题有效发挥其作用,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对《画中的故事》的学习中,教师先以《哪吒闹海》的故事为切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理解讲述一遍,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观看后的直观感受。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像“你认为哪吒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如果你遇到和哪吒一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呢?”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且答案因人而异。学生可以针对这样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各抒己见,打开思路,展开深刻思考。并给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借由本课教材内容展开延伸探讨,让学生讲述自己听到过的深化故事,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化。
四、比较鉴别,促进图像价值取向识读
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合理比较,才能避免错误价值取向的产生。通过比较鉴别,让学生找出图像中的异同点,大胆抒发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鉴赏的自信心。具体可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或优劣作品的比较等。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对《去远航》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不同的船的图片及艺术作品,并给学生讲解船的构造,让学生对船有了充分的认识[3]。然后将课本中的船和相关的艺术作品中的船进行比较。像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画作《哥伦布之梦》这幅画中,就有一艘船,教师可以对这幅画的作者达利进行简单介绍,为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达利的人物个性进行有趣的解读,从其特有的八字胡及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等方面着手。再对画中的哥伦布这位历史名人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关注画中的船。对这艘木帆船进行讲解,包括其构造及性能。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时候能充分调动并发挥其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全方面、多角度的欣赏艺术作品,达到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课堂进行图像识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使其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并研究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方法,并找到相关规律,促进小学生全面提高美术素养。具体实施中,要求教师合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灵活引导,培养学生的图像理理解力和美术鉴赏力,提升其综合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图像识读浅谈[J].新教师,2019.

[2]姚丽萍.浅谈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3]房丽媛.“动”中学会审美——如何增强小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