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殷梅
[导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方面关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元素
        殷梅  
        贵州省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553517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方面关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元素,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本文基于在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为人处世,行为习惯,情感心态等还处于半成熟阶段,对理论知识存在反感心理。对此,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采用新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
1渗透传统美德元素,提升传承意识
初中思想法治课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存在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道德元素,将传统美德与思想法治课进行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美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关注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师长情谊》相关内容时,本单元重点论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长辈之间的相处模式。因此,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彼此之间的相处模式,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的内容:其一,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通过开展案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认清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学生明确传统美德对于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传统道德的印象。其二,教师要安排好课后学习任务,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文章,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同时让学生根据阅读写出有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读后感,帮助学生及时消化传统美德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传统美德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传统美德无处不在。此外,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重点,并将确定后的重点作为培养学生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的依托,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感受到传统美德的文化气息。
2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知识的趣味性、高效性和可视性。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有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比拟的优势,把多媒体教学引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能直观的展示教学的内容,把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以图像,表格,视频的模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知。教师要深化教学内容,以故事性的叙述环节,把平铺直叙的理论知识,进行生动启发式的展示。从而,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把握。


3组织实践型体验活动,磨炼学生坚强意志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关注课堂,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学生“言行一致”,让自己的认知和实际的行为保持一致。比如,有的学生在课上大谈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可是一旦学校有一些清扫整顿的劳动活动,教师总是很难寻找到这些学生的身影。比如,我们可以在暑期组织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报名,让学生在野外拓展训练中知晓生活的不易,掌握更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扶的意识,以及勇于挑战、克服艰难险阻的高尚品质。又如,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主题纪念日,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植树节、国庆节等,设计和实施一些主题作业,如感恩节时,给父母献上一束鲜花,或者是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饭,对父母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在植树节,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田野和荒山,进行义务植物活动,今日播种下一棵幼小的树苗,他日收获满意的绿洲。另外,在义务植树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进一步亲近到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母亲的无私馈赠,进而培养学生珍爱绿色、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理念,对生命有了一种新层次的理解。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还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普法宣传栏目剧活动,鼓励各个班级的学生提供优秀的普法宣传作品,可以是小品、演讲、相声,也可以是歌曲等,形式不限,内容要健康、主题要鲜明,如此,可以进一步使全校的师生树立法治观念。
4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构造情境式高效课堂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摒弃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力为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融合,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的亲朋好友入手,询问与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的问题。如你有几个知心朋友?为什么你认为他是你的知心朋友呢?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友谊对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特点,以“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中心,倡导通过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究与实践中,主动实现知识、能力生长和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依努尔·朱马汗.中学道德与法治应用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8.
[2]骆云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邵东.情感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