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谢少冰
[导读] 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然而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却并不是这样。
        谢少冰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初级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然而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却并不是这样。传统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高,一直保持着填鸭式教学手法。随着新课改程度的加深,这门课程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为了改变传统低效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引进新兴的教学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化教学手法相融合方面做出了几点探讨。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教学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已经渗透到初中教育的方方面面,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要求。以往的低效率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模式应该被摒弃,新兴的、高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引进来。生活化教学作为近几年来的热门教育理念一直饱受关注,大多数学科在尝试生活化的教学手法之后都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课堂效果有了一定程度地上的提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也应该对生活化的教学手法做出尝试。
一、课程引入部分生活化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传统模式中的课程引入就是阅读课本“照章办事”,呆滞死板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一个好的课程导入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有兴趣投入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导入部分进行生活化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课程开端,通过生活化的片段和生活化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行一个生活化的课程导入,这样可以改善课堂呆板的气氛[1]。
例如,在学习《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的过程中,建设法治听起来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远。那么就可以从小事情和细节上着手,引入一些平常容易被忽视的事情,比如放学路上学生走斑马线过马路,这是遵守道路交通法,属于遵守国家法律的行为。每个学生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步行,经常需要穿过马路,过斑马线也十分常见,这种生活片段自然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另外,超市里的零食在包装袋上都注明有生产日期、保质期,这就是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在超市购买食品、饮品、零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这也是属于法治中国的部分,都是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十分贴近的片段,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授课节奏继续进行。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法治更是容不得掺杂个人情绪。因此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也大多是平淡的,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而教师是活生生的,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学习。在课程导入生活化之后,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授课过程,自然也需要将生活化的片段不断与课程内容进行联系来留住学生,不至于学生在课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耗尽学习热情[2]。
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在讲述正视发展挑战这一部分,以人口问题为例,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人多不多?周末出去玩的时候人多不多?周围亲戚朋友生孩子的多不多?”这样生活化、口语化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生活化的思考,一下子就跟着教师思考进入课程学习内容,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再继续阐述课文中的题目,就会非常自然的被学生接受。再比如,讲述《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时,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的事例,比如小商贩随意倾倒脏水,路人乱丢垃圾,都是在生活中可能看到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将课堂与生活拉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
三、联系时事热点
在传统模式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般讲述的都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同时也很难对这门课程提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时政要闻和新闻热点,通过热门事件消除学生的距离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3]。对于一些热议的法律新闻的联系,可从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引入一些国际新闻并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中美贸易战,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措施,国内哪些商品因此涨价了。同时还可以据此进行爱国教育,教育学生维护国家合法权利。另外,还可以联系香港暴乱,向学生讲述香港“废青”的可笑行为,教导学生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积极维护国家尊严与统一。这些新闻也一定会被学生家长在茶余饭后提到,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时政要闻和新闻热点,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可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虽说道德与法治是严肃的,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却不应该一味的严肃沉闷。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手法,帮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跃起来。将生活与课堂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改课堂呆板的面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48-148.
[2]魏瑞.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2):6-6.
[3]齐云利.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明日,2019(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