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学 校本依托——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黄旭升
[导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深入,随着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追求品质教学、打造品质课堂、培养品质学生的呼声日益增强。
        黄旭升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前陈中心小学 322200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深入,随着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追求品质教学、打造品质课堂、培养品质学生的呼声日益增强。本文以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为例,具体探讨和研究科学教师应如何依托“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更好地实现品质教学,打造品质课堂,培养品质学生。
【关键字】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生命足迹”;品质教学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小学科学学科围绕生命教育目标进行“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品质教学,培养品质学生,真正促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围绕生命教育内容展开实践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各种生命现象、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实践探究该如何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教育学生如何积极生存,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生命的价值等作为生命教育的目标,这对于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品质课堂
小学科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生命教育又是科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学习“生命”相关的知识,学生对科学知识、生命问题的探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富有生机活力,内容富有深度和宽度,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命力,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以培养和锻造,科学的品质课堂得以建构和形成。
(三)有利于全面落实品质学生的培养
“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加深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认知和解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如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大胆推理、科学论证、合理质疑的精神;还可以引导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养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解读,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现象,鼓励学生形成勇于担当的精神等。由此可见,“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全面落实品质学生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形式的开展上,要结合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要注重多样化、层次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基于此,我们的“生命足迹”校本课程设置了“动物足迹”、“植物生长”、“人物印记”三大主题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了“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
(二)坚持地域特色原则
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原则。对地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是丰富校本课程内容、提升校本课程品质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原则,考虑到我校地处著名闻名的葡萄种植村附近,我们的“植物生长”这一主题的校本资源就重点依托该葡萄种植村进行开发,打造“走进葡萄园”这一特色品质校本课程,以此可以让课程更具乡土文化气息,让课程更显地域文化特色。而在动物足迹和人物印记方面,也充分挖掘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
(三)坚持生活教育原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指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横扫中华大地,可以说疫情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教师深挖此次疫情中有关“生命”的素材,融入“生命足迹”校本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体现。
三、小学科学“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面,我们注意遵循以下实施流程展开品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探究能力、养成学生的生命科学态度,文章接下来将详细阐述其实施的策略。
(一)深挖课程资源?提供品质保障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打造品质课堂的重要体现,因此,要保障“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品质,科学教师首先要深挖课程资源,形成丰富系统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在本次“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深入挖掘了相关的课程资源,如微课资源、互联网资源、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生活化资源及校园文化资源。
(二)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品质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打造品质课堂的必经之路。在“生命足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也合理运用了钉钉、一起作业等线上教学和线上作业批改软件;还制作了“生命足迹”相关的微课,利用微课视频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等优势特点,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攻克学习的重难点。
(三)丰富实践形式?满足品质体验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打造品质课堂,教师还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在“生命足迹”校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主题类型的课程活动,形成了“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将自主探究、观察记录、小组合作探究、实地考察调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融入课程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式,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生命学习需求,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品质体验。
参考文献
【1】蔡志龙. 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究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 000(011):42.
【2】陈颖.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研究[D]. 2014.
【3】邓云. 自主创建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几点想法[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7).
【4】陈丹丹. 小学科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