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黄 卓
[导读] 为应对因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在线教育成为全国中小学“抗疫”的最佳武器。
        黄  卓
        四川省苍溪县城郊中学校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为应对因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在线教育成为全国中小学“抗疫”的最佳武器。毋庸置疑,疫情在客观上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步伐。深化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应用智能技术变革学习模式和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时代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师生建构起与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便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疫情下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信息素养  提升策略
一、信息素养及其特征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获得和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能认识到全面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并且高效率获得信息、辨别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主要具有五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运用信息的独创性。
二、“后疫情时代”对师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1、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师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相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或学,承认准确、完整信息是制定明智教或学决策的基础,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教或学有价值的信息,有把这些有效信息整合到课程教或学当中去的意识。
2、高尚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师生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师生的信息活动应在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师生必须提高文化素养,注重信息文化规范、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提高分辨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
3、必要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师生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及其学科整合。
三、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相当多的教师信息意识不强,且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识,导致信息操作技能低下,课堂教学低效。老年教师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中青年教师有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职业倦怠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和尝试新的“混和式”授课方式。
(2)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分离、缺乏深度融合是当前学科教学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为低下;其二是科学教师缺乏深度融合的意识。相当多的教师主观上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学科教学的调剂品,可有可无,缺乏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有效、高效的观念。“大数据”的现代教学实践应该包括以下模式:根据学情分析的学习资源推送、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基于学习社会的协作学习、应用学科工具和认知工具的自主学习。这些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教学经验,熟悉各类认知工具、学科工具及教学平台,了解开放性课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擅长设置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调查显示,很多农村学生只会开机关机,只会简单使用Word编辑文本,只会上网聊天,操作能力几乎为零。

由于信息师资匮乏,信息技术课被视为“副科”不被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权利被剥夺,锻炼的机会被断送,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依旧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障碍。
(2)学习主动性不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缺乏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校园学习风气、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学方法不匹配;家庭生活环境、自我目标和自我追求的迷失。
(3)校园信息文化气氛淡薄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运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将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挑战。但就目前校园文化现状而言,许多学校由于信息文化氛围与生活相应的信息环境的缺少,致使学生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营造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信息文化氛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信息文化,是不断开创新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
1、校园网络基础建设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构建数字校园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充分认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的重要性,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努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网络环境资源的优化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校园信息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质。学校要为学生创设更宽广、开放的信息环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的激发“混合式”学习的潜能。
3、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
(1)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运用知识和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在进行络教学环境中,着力培养教师能够掌握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鼓励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努力促进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深度融合。
(2)在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同时,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展示评比、课件制作展评活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在评比与竞赛过程中,注重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方法的交流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效应。
(3)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教师有自觉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阅读、电脑写作、多媒体室辅助教学和电脑处理日常事务来培养信息素养。
4、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的物质条件。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到图书馆、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都应考虑到信息环境和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2)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在运用中创新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意识到当前师生信息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利用整合优势,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难为易、扩大容量、拓展空间,才能还学生一个生命、生本、生态的课堂,也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陈英和.《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学习形式的适应与突破——线上学习的优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