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兴
佛山市城南小学 佛山市 528000
[摘要] 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儿童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行为规范、交往对象、角色期望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容易使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不适应,进而影响到孩子在学业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 我们尝试家校携手,应用游戏机制逐步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游戏 机制 培养 学习习惯
一、调查与分析
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德国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30%-40%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在心理上经常感到紧张。去年,我校对一年级的学生在开学初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适应情况良好,但是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却有待提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他们能力和性格的发展。美国梅菲尔德认为,幼儿从学前阶段跨入小学,由于阶段的差异将会造成经验衔接上的不连续,因此必须通过父母、教师,学校行政政策制定者及关心幼儿的教育者等共同参与幼小衔接的规划。[1]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那么,进入小学后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呢?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要让孩子会“听”、会“说”、 会“读”和会“做”。
二、实践与探索
我们应如何有效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应用游戏的心理机制来逐步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取得一定的成效。
众所周知,大部分孩子都是喜欢玩游戏的,那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游戏活动还是电子游戏,都蕴含着以下心理机制:设定明确目标共同遵守规则及时反馈奖励循环强化训练,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机制的驱使下,让孩子们玩游戏的动力十足。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些变化。如孩子逐渐变得有主见了,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着。首先,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建议要具体一点,量力而行。其次,在制定规则时最好能跟孩子商量,避免强制命令引起孩子的反感。再次,要随时留意孩子的进度,如果达到要求后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如果表现不好的要立刻纠正,重新达成后再尝试提出下一步的目标,继续进行强化训练。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合力,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进行及时有效指导,孩子才能把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
(一)会“听”
“听”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听光用耳朵是不够的,因为听到跟听懂是两码事呢。我们首先要让孩子理解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人文素质。接下来还要进行规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倾听前明确目标。教师提出要求用心“倾听”的要求,如听完后“你能复述一遍吗?” “你还有什么补充吗?”等目标指令性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教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和孩子一起参与倾听,需要时做出必要的示范和指引。
3.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大家看,他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太棒了!”……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4.不断总结,教会孩子倾听方法,进行专项训练,如听读接龙、小小传声筒、交头接耳等听记、听答、听辨等训练小游戏,不断提高孩子高效倾听能力。
(二)会“说”
这里所说的会“说”并不仅仅要求把看到的场景说出来,更重要的还要捕捉到学习上的信息,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我们来看一个数学的例子:当看到小朋友玩旋转木马的主题图时,一般的学生会简单地说:“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这只是一般性的描述。如果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最好及时给出“说”的指引。
1.设定明确目标:请在四人小组中把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说出来。
2.共同遵守规则:请认真听完同学的发言后再有序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及时反馈奖励:在小组讨论环节中老师加入其中一个小组中,当小A回答:“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有5个女生,2个男生”。老师及时引导:“嗯,小A很善于观察哦!把参与活动的人数都说出来了,其他孩子还有补充吗?”经过老师启发,小B补充道:“我看到有5个女生,2个男生,一共有12个同学在一起玩旋转木马游戏。”此时老师马上表扬:“小B的分析能力很强!他说的不就是我们数学课上解决问题的题目吗?其实呀,数学来源于生活哦。”通过对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数学表达能力。
4.循环强化训练: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日常交流中创造机会有意识去训练说话提高表达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不但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会“读”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有一定的语感就更容易理解所读的内容了。因为孩子还小,在家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目标和规则,与孩子一起选择适合的书籍,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指导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提出一些小问题,如让孩子说说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等,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在学校开展多样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如开展诵读比赛,在学期末授予“阅读之星”等称号,这些荣誉和奖励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四)会“做”
动手能力是相对于智力或认识能力而言的,它以“做”为主要特征,是一种需要外部动作或操作参与解决问题、完成活动的能力。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陈鹤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发展的理论也都反映了动手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在训练时我们首先给孩子一个目标,例如要去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任务。训练的过程我们像设置游戏一样设成不同的步骤,引导孩子思考第一步先确定去哪儿买?去到文具店后先买什么?再买什么?使孩子看到目标是明确的,过程也是可控的,而且规则也是清晰的。在此过程中,当完成了一个步骤后家长及时地给予认可和鼓励,但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像游戏一样,不去评判它的失败,让他感受到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使他愿意重新去挑战新的开始。
三、总结与反思
经过一年来的实验表明,在应用游戏机制培养学习习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开学初的大部分孩子不太适应小学生活,到了一个月后大部分孩子基本适应了,与往届新生相比,适应期缩短了,大部分孩子逐步养成了多项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晨读,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后再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等)。到期末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查,仅余一成的孩子需要老师重点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一小部分孩子是受到个人或家庭学习环境等影响的缘故。其中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等。2因此,我们需要与家长一起携手,对这些孩子实施特别的培养方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徐艳.美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J].早期教育,2010,(3).
[2]李亦非.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J].天津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