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互相促进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潘妙英
[导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积极倡导实施美育,他说:“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薄弱。
        潘妙英
        广东省广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积极倡导实施美育,他说:“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美和美育的任务也有明确的表述,他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我们应当“培养儿童对美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孩子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及其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笔者在农村小学支教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孩子们说话大多数是喊叫形式,有点儿歇斯底里的味道。嗓门大,尖锐又刺耳。同学之间的交往使用礼貌用语比较少,常以粗暴的打闹,也就是动作迅速、灵活的肢体表达,所以比较容易引起同学间的不友好的争执。现代农村小学的学生并不腼腆、认生,而是对新老师很好奇,很热情。但对音乐课堂上的发言,身心参与音乐活动不知所措。针对农村小学的这种普遍现象,笔者尝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促进学生美育与德育成长,以帮助学生学习友善和较优雅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方法,从而在人际相处的领域中逐渐建立自己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通过练耳培养倾听的品质
刚到农村小学上课,发现孩子们习惯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想到什么就马上说什么,很多还与学习无关,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他们没有顾及到其他同学的需要,没有礼貌与人相处的意识。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安静的环境才能够听到美的乐音,我要求学生:“闭上嘴巴,打开耳朵,凝神定气,放飞神思。”接着在音乐的课堂中,我就坚持做听音练习。首先教学生用柯尔文手号表示自然音程里的七个音。先是听单音,因为先不要求学生开口模唱,孩子们在做柯尔文手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瞪大眼睛看身边的同学与自己做的是否相符,学会关注身边同学的表现。几节课下来,学生能准确的用柯尔文手号表达出听到的音高,既培养了学生的音高概念,又能够培养孩子们倾听的习惯。看到孩子们在听音练习中相视微笑,表示出自信的心情,我也感到非常的开心。课堂的秩序由嘈杂、闹哄变得安静、温馨,为其余课堂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后是轻声模唱,这时可以加入音程的练习。一个组做柯尔文手号轻声模唱低音,另一个组做柯尔文手号轻声模唱高音。同学们在一段时间的听音练习和节奏的简单练习中形成声部,形成合作,感受到人与人相处之美,在安静聆听旋律音和音程的过程当中,得到一个欣赏音乐、辨别音乐、增进记忆音乐的一个理性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了解到自己在一个集体里唱准音高、唱好音色,给集体带来的和谐之美,享受到一种愉悦心灵的美好气氛。


二、通过音乐实践促进情感的升华
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用歌声、用动作、用演奏去表达音乐的美,美和情的感受和表达中领悟其内涵受到教育。这样的教育过程是符合音乐艺术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教育过程,是用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智慧,影响和陶冶学生情操和品格的过程。
例如《去同学家》一课,我抓住歌曲表现小学生去同学家做客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理解和感悟生活。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是去同学家时的行进音乐,表现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与同学相见,第二乐段是敲门音乐,速度稍快,休止符要停得准确,表现出友好和期待的情绪,第三段是问候音乐,表现主客见面的喜悦和礼貌,全曲流露出孩子们天真纯朴的感情。这样的配乐角色表演的音乐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有助于调剂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培养控制自己的能力。
再如《加伏特舞曲》一课中,我编排了女生跳的“公主舞蹈”,男生跳的“王子舞蹈”和双人舞,让学生身心参与到律动中,感受好比音乐生命体的脉搏和呼吸的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了解A+B+A的曲式结构,在礼貌高雅的简单宫廷舞蹈学习中,感受人与人之间愉快相处的美好情景。而音乐特有的非语义性的组织结构,又是和人类的情感、意志直接对应的,它有利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情操的塑造,它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动作和情绪反应,最终导入于人的人格和情操的范畴。只有让学生身心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才能获得情感的升华,对于学生的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完成,都有着巨大的甚至说是独具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促进美育德育的同步成长
音乐活动有三个特性,就是它的实践性,集体性,社会性。课外活动能比较充分的体现这三个特性。这些也是优秀公民素质成长的有效方法。在农村小学演出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便实施了分级的表演方法。第一,每一节课安排本班的音乐表演;第二,指导学生参加学校文艺表演;第三,鼓励学生参加校外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表演活动,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美和情,促进美育德育的成长。一开始,教师提前指定学生表演,以点带面教给学生表演的礼仪和风度,用美好的语言赞扬表演同学的音乐进步,以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和勇气。渐渐的在学生中形成了风气,并自发组织小组合,课间请老师指导表演的服装、道具、形式等。课堂的表演越来越丰富、精彩,同学们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通过表演前的排练,探索美的本质,创造美的形式,体验美的乐趣,并学到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爱护集体荣誉的思想作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班际游园活动上,每班都有精选出来的五六个节目参加班里的表演,培养了学生爱班敬群的良好班风。元旦校园文艺汇演同学们合唱《我用童心祝福世界》,我选了两个男孩以清唱形式先领唱一段,甜美的童声吸引了在场的每个人,伴奏音乐响起其余同学加入了合唱,我为他们编排了开阔而有层次的合唱队形,让每一张真挚的、幸福的、自信的笑脸都能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次的表演让学生们有集体的成功感和荣誉感。之后的“中国好童声”县赛区的比赛,许多学生一去农村小学生的胆怯,踊跃报名参加。音乐演出让学生接触到了听众,学生也因此能懂得音乐的社会作用。
在一年音乐教学支教活动中,笔者针对农村小学孩子们的美育和德育状况,抓住美育和德育密不可分的联系,发挥音乐教育对美育和德育培养的特殊功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以美的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格和品格。把农村小学音乐课仅仅教孩子们扯着嗓子喊唱一两首歌的现状改变,把音乐学习作为一种孩子们精神的陪伴和性格的磨练。通过音乐学习和表演,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并形成独特的自身气质。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论文《美育与人生》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200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