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杨凤
[导读]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使学生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杨凤
        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使学生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使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自身方法的运用,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获得较大程度提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问题 ;解决能力; 策略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想学好数学知识需要学习者具备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要从提升其思维逻辑能力方向出发。然而因为学生的年龄尚小,往往不具备很好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助于其提高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问题属于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知识讲授基本上都能从问题中引申,所以学习数学一定离不开问题解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思考、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出发点。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高阶的数学能力,如数学思维与数学观察力等,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2)促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并且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感受到其实用价值,形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3)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一定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应用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构建良好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学生思想认知和教学内容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中进入到和问题相关的情境中。情境教学使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能动意识的发挥。数学由于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心理,以致于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依据,为其构建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培养。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近似值》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在家附近的超市中购物时,有时候老板运用价格的抹零方式,如九元二角会收九元,五元八角会收六元,然后给两个糖,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小数近似值的相关知识,并且为学生设置类似的问题,进而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构建情境的方式,使知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授过程,而是能够和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优化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更好培养。
三、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小组中不断发生思维碰撞,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能提升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性格特点、学习基础进行小组划分,既要保证组际同质,也要保证组内异质,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

比如,在教学小数运算时,笔者就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将其划分为4人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力比较均衡。然后,笔者向学生提问:如何使0.9×0.02的运算变得更简单?学生立刻开始在小组中讨论,纷纷展示自己平时的计算方法。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种以新化旧的思维转化方式,将原本的小数运算问题,转化为9×2的自然数问题,再依据其小数位数,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合作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了新的见解,还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了多重效果。
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对于小学生来讲,解题能力的形成需建立在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基础上,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需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创新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感到疑惑时,教师需给予其适当帮助,使学生获得思维上的引导。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身质疑,乐于参与到讨论中。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完计算公式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有其它质疑方式?这样方式是否正确,进而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思考和验证。对于一些在学习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需给予其相应表扬和肯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获得更好发展。
五、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审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也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审题错误,教师很容易将这一问题归结于粗心和马虎大意。但是在粗心和马虎的背后,暴露的却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其中的已知条件,还有未知条件,刻意去发掘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最后还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的意思复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反复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为正确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以前的教育经验认为小学数学的内容过于简单,不足以体现出数学思维的作用,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任何数学知识,不管简单与否,都是有一定的数学思维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这一误区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仍然存在。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思维拓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们很容易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发现数学思维的痕迹,比如小学数学的练习题中最后一道大多数是思维拓展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发现知识中的数学思维,并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和思维拓展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需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其思维的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加强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之间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9(52):35-36.
[2]严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9-60.
[3]张彩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9(A3):74-75.
[4]金小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问答与导学,2019(34):26.
[5]帅立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究[J].教育艺术,2019(1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