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索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赵秀霞
[导读]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五千年来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质。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赵秀霞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五千年来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相互补充作为主要核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等等。传统文化重点在于文化二字,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对应当代文化与外来文化而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前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就此而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面极为广泛,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流传至今的精粹。如同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想要学好深奥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学问,就要从识字开始。一个民族的自信源自于对民族文化的坚持。小学教育是当代青少年学业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为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在汉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汉字,这种文字源远流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汉字也是打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们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同时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汉字的意思,要把汉字形体与其音义联系起来。学生们都沉浸在中国文字的知识中,这是记忆中国汉字的音、形、义的好办法。
        二、在古诗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也成为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少文人墨客创造了优秀的诗集,独特的韵味造就了古诗词文化,同时也以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了古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千百年来,古诗词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研究学习的范本,可以说魅力无穷。
       (一)读中体味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简短精练,读起来押韵上口,使人心生愉悦。阅读古诗,重点不在看,而在于读。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朗诵时要求学生每个节奏后要有一个很短暂的停顿,而且要注意音色、音调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通过动听的音乐,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真正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剧新演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身心沉浸之中,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二)感受诗的意境美
        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刻领悟和体会诗歌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和境界,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比如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接天而生长,远望而去是望不尽的绿色荷叶,阳光下荷花的颜色分外艳丽。


夏天的美景以及此时此刻要送别友人,使人依依不舍。
        (三)学习中领悟文化美
        很多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生动形象的写照,例如,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其意思是庭院中地上的桂花好像是从天飘洒下来的,又好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拾起庭院之中躺在地上的洁白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如玉,闻到的气味芬芳,沁人心脾。不明白吴刚为什么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苦苦砍伐桂花树,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中秋节的馈赠吧。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在一个外国人看来是如此的景象,诗人虽然在中国生活多年,但是却未完全了解中秋的习俗。但是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中秋佳节是千家万户的团圆之日,而李白独自在他乡,一觉醒来看见地上洁白的月光,此时此刻,异乡人的乡愁激发了李白的思念之情,普天之下望去皆是团圆之境,而诗人未能与家人团圆,所以才会有“低头思故乡”之愁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直接传达出重阳节的文化和传统。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人养成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最佳时期,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人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
        三、开展文化活动,在趣味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生活中充满了知识,乐趣帮助了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渗透教学中,教师只有拥有生活化的,趣味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为今后良好的文化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课本中学习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例如,在传统的文化节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日,绘画传统文化节日黑板报,将传统文化经典结合到生活中看到的或是体验到的事物中去。利用自身,在难以触摸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锻炼学生综合文化认知。可通过课文情景再现等活动,使传统文化经典更加直观形象,深入人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结语
        诵读经典文化作品,品味传统文化是教育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好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使其更加闪耀。同时,希望中华传统文化之花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长久不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江芬.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28.
[2]李华英.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412.
[3]袁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79.
[4]王青青.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小学版),2017(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